第C3版:浙江林业

种好毛竹四季挣钱

  管好毛竹山,就是管好财源。春挖春笋,夏卖毛竹,秋编畚箕,冬售冬笋。如今,云和县雾溪畲族乡西坑村的竹农四季都有钱挣。
  毛竹是西坑村的主产业,全村共有竹林面积3300多亩,村民一半的收入来自毛竹林。谢兴旺是高效笋竹两用林示范户,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去冬,冬笋的收购价为每公斤20元,每亩产量在75—100公斤之间,15亩竹山年产量至少有1300公斤,仅冬笋一项,谢兴旺家至少收入2.3万元;年后一开春,春笋又接着上市,春笋亩产量在300—400公斤之间,以平均价每公斤2元计算,谢兴旺家15亩竹山收入也有1万多元。
  夏天砍毛竹最科学。据介绍,除了春冬笋收入,每年夏天,西坑村民习惯上山砍毛竹,4年以上竹龄的毛竹出笋较少,大都要砍掉,每亩竹山至少要砍750公斤毛竹,平均每亩收入400元左右。
  砍完毛竹,到了秋天,西坑竹农又见缝插针加工竹制品,他们擅长的手艺是编畚箕。一对畚箕的成本不到3元,收购价为12元,一般农户平均每天编2对畚箕。村民宋李岩今年就编了700多对畚箕,而且不耽搁家里的农活。西坑村共有140多户人家,除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加工竹制品的就有近百户,单编畚箕的年收入就有20万元。 (范小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