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养猪不再是粗放的饲养和管理,每个阶段都有科学的管理要求。近年来,我省许多养殖户逐步扩大规模,还有相当一部分规模猪场是近年来新建的,怎样使规模养猪更赚钱呢?下面摘编的全国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立贤关于提高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的相关讲座内容,希望对广大养殖场(户)有所启发。
控制好成本才有钱赚
无论每窝产8头或11头活仔猪,母猪在断奶配种期、妊娠期所需的劳力、饲料等成本是相似的,换句话说,母猪每窝产活仔越多,仔猪初生时平摊的公母猪耗料成本,即仔猪落地成本就越低。对生产商品猪的场来讲,控制成本最主要的是要经常分析增重成本,包括饲料成本、折旧/租金、利息、工资、维修、水电、疫苗兽药等。一般来说,中小规模商品猪场,饲料成本应占到总成本80%以上,大规模商品猪场应达到75%以上,种猪场应在70%以上。
控制成本,要着眼于总体效益。在生产过程中,太看重成本控制,可能会产生偏差,如限制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将对母猪泌乳和仔猪生长产生副作用。降低成本,应该是保证生产水平的成本控制,若忽视了质量和效率,会造成产出更低。
要控制成本,就要了解母猪的分娩率、年产胎次、窝产活仔数对增重成本的影响;要知道母猪空养1天的成本,育肥猪多养1天的成本;要了解一些慢性疾病对日增重、饲养天数、增重成本的影响。
以下是规模猪场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它们都会对猪场的成本控制产生影响,应尽力避免。
1.记录不完善
无生产记录或生产记录不完善,生产水平高低与否不清楚,成本项目不清楚,核算粗枝大叶,赢利与否不清楚,成本投入无详细记录。
解决办法:完善各种记录,包括配种记录、产仔记录、哺乳记录、转群记录、饲料使用记录、防疫记录、销售记录、配方调整记录以及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规模较大的猪场,建议使用一些专业生产管理软件,如金牧软件、猪场管家等;规模较小的猪场,也可运用EXCEL软件对猪场的生产进行记录、分析。
2.饲料浪费
不根据季节、生产性能、原料变化及时调整配方,造成饲料浪费;饲料加工不认真,饲料粉碎不合格、搅拌不均匀,造成消化利用率下降。
解决办法: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配方,例如冬季猪采食量高,可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夏季温度高,要提高营养浓度。使用新玉米时,要考虑高水分的影响;饲料加工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操作。当然,节约饲料最好的办法是缩短生长育肥期。
3.饲养无效猪
母猪空怀期过长,代价是很大的。据测算,每头母猪每空怀一天直接损失加间接损失达到10元。因此,通过减少空怀天数来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无效公、母猪主要有:长期不发情的母猪;屡配屡返情的母猪;习惯性流产的母猪;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饲料、栏舍等资源。
解决办法:制定公、母猪淘汰标准,及时淘汰。后备母猪到10月龄(外来母猪)或8月龄(长嘉二元母猪)仍不发情的;断奶后母猪不发情并屡配不孕,经连续3个情期内治疗无效的;连续3胎习惯性流产的;繁殖性能差,连续3胎产仔数少于5头的;泌乳性能差,仔猪成活率低于60%的;患有严重的子宫内膜炎,肢蹄疾病,身体瘦弱,久病不愈或已产8胎的,都应及时淘汰。
4.饲养无价值猪
无价值猪主要是指一些病弱僵猪,对这些猪,每个猪场都应制定淘汰标准,并严格执行。
对无法治愈的病猪;治疗费用较高的病猪;治疗费时费工的病猪;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传染性强、危害大的病猪,都应及时淘汰。生长严重缓慢,体重不合格者,如70日龄体重低于12千克,90日龄低于15千克的,也应及时淘汰。
5.生产组织无计划
生产计划不周在规模猪场屡见不鲜,比如资金计划不周导致缺料少药;配种计划不周,配种过于集中导致哺乳仔猪被迫提前断奶,保育仔猪体重不足就转入生长舍,使育肥猪不得不提前出栏,降低养殖效益;饲料计划不周而出现积压或不足,饲料配方经常改动,影响使用效果等。又比如养猪盈利了,就把大量资金用在扩建上,对提高技术含量或改善猪舍设施方面的投入很少,造成猪场规模扩大了,但收益却没有大的提高甚至减少。
要养好猪先得管好人
随着养猪规模逐步扩大,猪场管理也必须按照规模猪场的标准来进行,不能像散养一样仅靠自己和家人来完成全部工作,只有引进人员才能让自己从繁重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有精力去谋划猪场的发展,猪场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猪场管理与其他企业管理一样,人员管理是最根本的。猪靠人去管,要想养好猪,首先要管好人。
1.要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
猪场饲养管理人员主要有场长、组长、技术员、后勤人员、饲养员,各层次的人员都要很好地选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场长的选任。场长一定要内行,并要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管理能力、用人能力与技巧、决策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技术人员是养猪场的骨干,应花高工资雇一些有经验的人。
现代化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科范围很广,加上现在养猪知识更新很快,所以从业人员必须经常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对员工的培训是猪场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培训”。
一个人员稳定的猪场,经营者才有精力去考虑下一步的工作,一个整天为找职工犯愁的猪场,只能盲目应付,谈何发展。
2.用制度管人
一般来说,猪场应制定员工守则、奖罚条例、考勤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生产例会制度、生产指标效益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检查制度等,要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和各类管理操作规程。
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先进实用,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后要通过培训学习,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执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督促,看是否真正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一些制度还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定要使员工养成规则意识,使规章制度得到不折不扣执行。“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则无人守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要带头执行。无视制度、不守规范的人,要严惩。多数场都有规章制度,但多数场对制度的执行不得力、不到位,有的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是没落实到行动上。
信息化、规程化管理很重要
在猪场生产管理的各种工艺流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规程是重中之重,是搞好猪场生产的基础,也是搞好疫病防控的基础。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操作规程。饲养管理技术方面应建立隔离舍操作规程、配种妊娠舍操作规程、人工授精操作规程、分娩舍操作规程、保育舍操作规程、生长育肥舍操作规程等;猪病防控操作方面应建立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消毒制度、预防用药及保健程序等。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生产管理中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并用电脑管理软件及网络辅助管理,以便提高统计、汇总、分析的效率。信息收集离不开完善的报表体系,为此,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生产线报表体系。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车间要做好各种生产记录,并准确、如实地填写各种报表,上交经核实后,及时输入电脑。
猪场生产方面的报表主要有种猪配种、分娩母猪及产仔、断奶母猪及仔猪生产、种猪死亡淘汰、肉猪转栏、肉猪死亡及上市、妊检空怀及流产母猪等情况周报表,猪群盘点月报表、猪场生产情况周报表和配种妊娠舍、分娩保育舍、生长育肥舍等的周报表;物资供应方面的报表主要有饲料需求计划、药物需求计划、生产工具等物资需求计划、饲料进销存、药物进销存、生产工具等物资进销存等的月报表及饲料内部领用周报表、药物内部领用周报表、生产工具等物资内部领用周报表、销售计划月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