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省劳模盛建旗:

10年风雨香榧路

  10年前,他冒着巨大风险四处借钱,将别人经营不下去的香榧基地承包了下来。因为他坚信,经过辛勤汗水的浇灌,天下没有只开花不结果的树;10年后,在他的带领下,建德香榧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他就是盛建旗,一位从建德市三都镇大唐村大库自然村走出来的山里汉子。10年香榧风雨路,不仅印证着他对家乡那一颗颗香榧树的钟情,更饱含着这位汉子发展香榧产业带动家乡百姓致富的夙愿。不久前,当盛建旗身披绶带从省领导手中接过省劳动模范证书时,他眼里含着泪水。
木雕工艺,造就了他一双灵巧的手
  在盛建旗的记忆里,大库是个穷乡僻壤,老百姓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
  17岁初中毕业后,盛建旗也加入到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刚开始,他只身一人在浦江跟随一位东阳师傅学习木雕技术,并先后到过东阳、广东肇庆。1993年,盛建旗回到了浦江一家由台湾人开的公司里做木雕活,一呆就是6年。由于常年的雕刻,练就了他一双灵巧的手,他创作的一件木雕作品《蚂蚁搬家》,还曾参加过省工艺美术作品展。
  1997年,他偶尔听说诸暨香榧经过人工改良后产量很高,而家乡大库的一片老香榧林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只开花不结果。在别人眼中,大库村民是捧着“金饭碗”外出讨饭吃。
  1999年底,回家过年的盛建旗听说村里的香榧基地承包人无法经营下去,准备把经营权转让给别人,他便萌发了承包香榧基地的念头。
冒着风险,誓把香榧经营出一片新天地
  在承包之前,家里的老人告诉盛建旗,这500多棵老香榧树是1959年嫁接的,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生长,香榧树已枝繁叶茂,但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年产量只有50来公斤。
  盛建旗心想,只要精心栽培,诸暨人能成功,他也一定能成功。经协商,盛建旗以9.2万元的价格转包了村里的香榧基地,算上管理和育林投资,当年他共投入近2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打工仔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经过东拼西凑,他终于凑齐了这笔资金。因为他坚信,经过辛勤汗水的浇灌,天下没有只开花不结果的树。
苦心经营,他成了三都香榧产业的领军人
  承包香榧基地后,盛建旗开始了香榧种植技术的求学路。他先是找到了当时浙农大昆虫系教授徐志宏,学习香榧林除虫技术;再请教了土壤系教授励仁安,希望从土壤营养学的角度,对香榧树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另外,他还学到了一整套人工授粉技术,目的是提高香榧产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精心的育林与管理,2000年,香榧树竟奇迹般地挂满了果实,当年产量就达到了1.3万多公斤。按当年每公斤香榧鲜果售价24元、干果每公斤160余元计算,当年他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而且还有部分利润。
  之后,盛建旗创办了一家香榧加工厂,还搞起了香榧良种苗木培育,注册了“大库湾”香榧商标。从2002年开始,盛建旗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走上香榧种植之路。他花钱请来专家,现场为村民讲解和指导香榧种植和管理技术。2007年,大库自然村的500多棵香榧树迎来了高产年,当年香榧总产量达到2万余公斤。
  在盛建旗的带动下,除了三都凤凰一片,大洋、乾潭等乡镇也逐步发展起香榧种植。截至目前,该市香榧种植面积已达到万亩。尤其是大库自然村周边的东方、唐家、三井沿等,家家户户种植香榧,满山遍野的香榧树已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盛建旗说,这些年,他获得了杭州市十佳优秀青年、杭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其实都是香榧给他带来的。 (胡晓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