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这些天,省城“农”味很浓

  •   刚刚告别金色的秋天,伴随着农业丰收的喜悦,作为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杭州,在过去的一周,围绕“三农”举办了一系列的会议和活动——
    这些天,省城“

    ”味很浓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4.53
    亿元:
    农博会签下对接大单
      浙江农博会上,来自省内外的农业龙头企业与我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签下了50个产销对接项目,成交金额达4.53亿元,涉及基地面积8.15万亩、养殖量1192.6万头(羽)。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农博会的产销对接功能和作用,省农业厅在活动前期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超市等农产品需求方,前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实地考察、沟通。截至11月24日,共达成合作意向211个,涉及金额20.68亿元,正式成交项目137个,成交金额12.52亿元,涉及基地面积23.2万亩,养殖量2841.9万头(羽),可产出各类农产品15.8万吨,带动农户25.6万户,预计可促进农民增收6.9亿元。
      会上,省农行还分别向杭州粮油物流中心批发交易市场等10家农业龙头企业颁发了授信书,贷款授信总额度9.56亿元。
    1
    条新路:
    我省要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日前,我省召开全省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暨主导产业提升工作会议,要求到明年底,全省基本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2008年我省农林牧渔副业业总产值17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连续24年位居全国省区首位;农副产品出口额达76.83亿美元,居全国第三;蔬菜、茶叶、畜牧等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达137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7%。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对我省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主导产业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和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是:设施装备良好、技术模式先进、产品质量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
    200
    亿元投入:
    今年浙江水利大手笔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日前召开,今年我省的水利总投入达200亿元,是浙江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水利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和收尾之年,各地要加快“强塘固房”工程建设,提高防汛防台抗旱的整体保障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保障能力;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自身的发展能力。
      会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强塘工程”建设责任书,表彰了第十五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1.58
    亿元:
    浙江农村文化投入8年全国第一
      近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辉煌60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我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已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尤其以农村文化投入增幅明显,仅省财政每年的投入就从“十五”期间的1500万元大幅增至目前的1.58亿元。
      近3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及“文化低保工程”,全省年均送戏下乡1.5万场、电影20万场、图书200万册,建立了近2.5万支业余文体队伍,聚集了51.4万名业余文体骨干。
      我省还坚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目前已基本建成完整的省、市、县三级(公益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拥有全国文化先进县27个,省级文化先进县36个。
    108
    个项目:
    新农村建设又在招商引资
      第二届全省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日前在杭召开,隆重推出精选的108个新农村建设项目。这是我省今年第二次向社会推介新农村建设项目。
      据悉,今年6月首批推出的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到6.8亿元,现已有20个项目找到了“婆家”,都已动工兴建,部分项目已投产。
      此次推出的108个项目,除了首批就有的农业生产、农村乡镇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类别外,还新增了农村市场物流领域的项目。据推介会主办方介绍,这次推介的项目含金量更高,不光投资额更高,而且项目针对性更强,有7个项目在推介会上当场签约,签约金额达到5.5亿元。
    17
    个县:
    我省要建全国标准茶园
      近日,省农业厅在嵊州市启动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根据计划,至2015年,我省将在17个茶叶主产县(市、区),以千亩集中连片的形式,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创建标准茶园,全面提升茶叶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创建标准茶园的17个县(市、区)分别是:开化、淳安、桐庐、临安、余杭、西湖、安吉、新昌、嵊州、绍兴、诸暨、武义、宁海、泰顺、松阳、遂昌和永嘉;标准茶园的建设要求是:茶园内名优茶树势健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80%,名优茶产量在20公斤/亩,或大宗茶产量150公斤/亩,投产茶园亩产值4000元以上。

    4
    届:
    省农民体协新领导班子产生
      近日,省农民体育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省农运会总结表彰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由副省长茅临生担任省体协名誉主席,同时表彰了第六届省农民运动会优秀代表。
      会议总结了省农民体协第三届委员会的工作,委员会不但深入开展了“亿万农民健身活动”,还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省农运会,并组团在全国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中取得了九金、十六银、十五铜的历届最好成绩。截止2008年,浙江11个市都建立了农民体育组织。
    3473
    万美元:
    台湾农业离浙江越来越近
      11月27日,我省召开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大家达成共识,今后我省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工作要更加注重交流的广泛性,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开展实体性互利合作。
      我省与台湾地区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来交流明显增多,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共引进台资农业项目328个,实际到位资金近1.6亿美元。今年1-9月,我省农业合同利用台资3473万美元,投资领域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包括茶叶、蔬菜、水果、肉制品等。
      目前苍南、仙居、湖州、衢州和庆元等地都在积极筹建“台湾农民创业园”。
    2594
    份意向:
    首届大学生现代农业招聘会举行
      11月28日,首届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在省人才市场举行,招聘会吸引了3000多名大中专学生前来应聘,当场签订意向书2594份。
      据介绍,本次招聘会有全省102家农业企业、38家外向型农业企业、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农业部门及乡镇农技站参加,共推出1101个岗位,包括农业生产、营销、英语、财务和管理等。
    2009
    论坛:
    为农产品品牌创建献计
      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和专家齐聚杭城,参加今年浙江农博会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浙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为农产品品牌创建献计献策。论坛围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资源基础、管理模式、运作方法、传播策略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我省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品牌如大佛龙井、仙居杨梅、临安山核桃、黄岩蜜桔等,都属于区域公用品牌的范畴,在全国享有盛誉。
      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特定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范围内生产主体共享的公共品牌,具有非竞争性、外部性、规模效益性等特征。与企业品牌相比,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以政府作后盾,能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克服农业生产主体弱小带来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局限。
      专家认为,由政府作幕后推手,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区域品牌,形成“母品牌”加“子品牌”的双品牌形式,实行品牌共享,既符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更是农产品品牌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选择。
    3
    亿元目标:
    神农牧业进军疫苗配套产业
      农博会不仅是市民购买农产品的狂欢节,也是企业吆喝产品和招商引资的好舞台。11月27日上午,余姚的浙江神农牧业有限公司就借省农博会平台举行了一个招商推介会,当场与客商签订连锁经营协议。
      公司董事长何华均表示,神农牧业将进军疫苗配套产业和中式快餐业,打造以鸡为主业的产业链,开展育种、种鸡养殖、禽产品深加工、餐饮连锁和SPF鸡胚(无特定病源的无菌鸡蛋)生产,争取3年后企业年销售收入超3亿元。
      今年,该公司投入3000万元兴建SPF鸡胚生产项目,引进美国SPF种鸡实施生产,设计规模为存栏SPF种鸡4万套,年产SPF鸡胚800多万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洁净SPF种鸡场。
    50
    亿元投资:
    农产品物流“航母”动工
      11月27日下午,记者从省农发集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座占地15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已开始在杭州萧山区动工兴建,这艘现代农产品物流“航母”,就是未来的浙江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该项目于2011年建成,将成为华东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届时,目前的农都市场将整体搬迁到萧山。
      据了解,新农都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我省的A类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一期项目由水产品区、副食品区、果蔬区、冻品及会展区、粮油区、物流配送及配套服务区六大部分组成。新农都建成后,除继续保留传统的现场交易和对手交易的同时,还将引导和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成为集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新型农副产品商贸综合体。
    10
    个基地:
    遂昌要做长三角的“原生态菜篮子”
      “遂昌正以山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原生态精品农业,做长三角市民的‘原生态菜篮子’”。11月29日,在杭州举行的“丽水·遂昌原生态农产品推介会”上,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表示,该县已建立了10个原生态农产品基地,分别培育土鸡、土猪、土牛、土羊、原生态大米等八大品种。。
      素有“金山林海·仙县遂昌”美誉的遂昌县,率先在全省把“原生态”作为一个县域品牌来培育、打造。“原生态”理念的导入,让农民学会了从身边寻找比较优势,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养殖不喂饲料、不放添加剂,实现农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善结合,造就地道的遂昌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尽显“绿色、生态、健康”。
      在省农博会遂昌展区展出的烤薯、烤紫薯,虽然售价分别要30元/公斤和40元/公斤,但杭州“马大嫂”们仍出手大方,“原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充分显示了其魅力。
    7
    万亩园区:
    专家为温岭把脉规划图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如何建设?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如何体现?基础设施如何强固?一二三产业间的优势怎样得到互补?农业资源如何做到循环利用……11月28日,在温岭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征询会上,来自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纷纷提建议、出主意,为温岭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把脉定调。
      近年来,温岭市以特色农业推动转型升级,利用当地东片农场和海涂围垦区集中连片的7万亩土地,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欲在滨海边打造一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设计了“一心二环一轴七大功能区”规划蓝图。
      会上,专家就园区的建设规划、如何加强园区内的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畜禽粪便处理、有机肥厂配套兴建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起点一定要高,定位不要仅局限于平面设计。规划要以两条纽带为导向:一是主导产业的产业化建设;二是种养结合、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像温岭,可以把滨海几个乡镇的西瓜、葡萄、蔬菜等几个主导产业的优势综合体现出来,如避灾农业、设施农业等,同时,要把全球有名的专业合作社的先进运作管理机制导入进来,要充分体现出温岭特色,通过这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来带动周边其他乡镇,真正发挥出示范带动效应。浙江农博会上,市民竞相购买常山胡柚。 见习记者 陈鎏琰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