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台州特刊

椒江

围绕都市建农业

  椒江是台州市的主要城区,在推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整合都市型农业资源,构建、经营和管理农业产业体系,成为椒江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椒江区农业林业局着重在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上下功夫,努力构建都市型农业。
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产品大市场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是椒江农业的区域特色。全区目前已形成农产品基地15个,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专业12.7万亩面积,按照“品种选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区域调妥,效益调好,后劲调足”的要求,围绕产品建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如3万亩台州湾牌柑橘生产基地,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三甲、下陈2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西山、章安东魁杨梅基地,年产值3000多万元;还有2万多亩的蔬菜基地,年创产值4000万元等等。以基地为依托,椒江逐步形成以高产、优质为特征的粮食农业区域;以生态型、优质型为特征的山区、半山区林特产农业区域;以集约化、高效益为特征的平原型农业区域的布局。
  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椒江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有57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主要分布于水产、水果、粮食、蔬菜、食用菌、饲料、畜牧和花卉等产业。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上亿元的3家,5000万~1亿元5家,1000万~5000万元的33家。有51只农产品主导商标,其中3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5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有5只产品获市名牌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贩销队伍的日益壮大,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拓展了渠道。全区现有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家,年创产值13.29亿元左右,税利4614万元,形成了果汁罐头、木制品(工艺品)、水产、蔬菜、畜牧等五大系列产品。随着农产品贩销队伍的壮大,农产品成交额不断上升,今年贩销农产品金额达13000万元,主要农产品销往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
  农产品“走出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年,该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自营出口2.75亿美元,其中中国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营出口达到1.35亿美元,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量49%。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使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活力更加强劲。截至9月底,全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多家,每个街道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椒江区目前已建立了4家农产品配送公司,去年配送椒江名特优新农产品3460万元左右,还建立了椒江区级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常年展示椒江30多个优质农产品。同时组织13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在网上农博会进行产品交易,发动全区近1.4万名农民加入农民信箱,进行网上交流。
标准化——培育大批绿色农产品
  农产品安全无小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直接关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事。椒江农业林业局深感责任重大,从源头抓起,努力当好农产品的安全卫士。
  近年来,椒江区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区农业标准化推广和辐射面积达到10万多亩,主导产业、市级以上品牌产品、取得认证的产品和基地,全面实施了农业标准化。推行农业生产档案制度,扩大标准化模式图的应用范围,同时抓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促使主要农产品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加快“三品”认证步伐,对被初次认定为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单位,进行奖励。2008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6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4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个。
  2008年,椒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列入农业部首批县级重点项目,改(扩)建实验室1400平方米。目前,检测中心承担着全区8个无公害蔬菜基地(2.48万亩)、6个无公害水果基地(0.96万亩)、两个稻米基地(6.6万亩)、9个规模畜禽养殖场、10个水产品养殖基地的生产监测任务,以及台州市主城区蔬菜批发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生猪屠宰交易场、农贸市场等日常抽验任务,对市民送检的食品实行免费检测,受到市民好评。
生态化——探索畜牧养殖场治污新途径
  为解决生猪养殖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椒江区投资1000多万元在三甲街道兴建一个生猪养殖小区,把原先分布在主城区3个街道各村庄内的生猪养殖户搬迁到该小区,实行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如今,养殖小区已建成,有栏舍20幢,每幢面积573.3平方米,总栏舍面积为11466平方米,可饲养生猪6000多头。
  该小区采用无动力沼气工程加生态自然消化的能源生态模式,采用干湿分离法,畜禽粪便经干粪收集堆沤房发酵消毒后用作鱼塘和农田的饲料或肥料,猪尿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提供有机肥料和生活燃料。这个生猪养殖小区已成为集饲料加工、饲养、环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
专业化——开创粮食生产新局面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重点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探索新思路,大力培育粮食生产、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下称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育秧供种、机耕机收、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椒江区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力度。2009年,在种粮大户直接补贴保留的基础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对开展统一育秧和统一植保服务的组织给予每亩60元的补贴外,新增水稻专业育秧场补贴项目,对服务面积在1000-5000亩的育秧场给予2万元的补贴,对服务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育秧场给予4万元的补贴。同时,在农业奖励办法中设立优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奖,对广泛开展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择世闻名此举突显“三大成效”:一是提高了种粮效益。据统计,合作社服务范围内的水稻田,亩节本增效126.3元,全区共增收节本186.9万元。二是保障了生态安全。统防统治服务区内,亩平均用药8.2次、亩农药使用量743.1克,分别比非统防区减少1.7次、218.9克,全区减少农药使用量3.3吨。三是推动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依托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我区填补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空白,全区机插面积达到3679.4亩。今年全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已增至28家,拥有机手329人,背负式喷雾机189台、担架式喷雾机71台,全年服务面积达到2.45万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