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舟山步入远洋渔业新时代

  •   见习记者 程益新 俞霙
    茫茫大洋,孤帆远影。舟山的200多艘
      远洋渔船,日日航行在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印度洋的洋面上,渔民们风里来、浪里去,一出海就是大半年时间。但也正是这丰富的海洋资源,仅去年一年就给舟山渔民带来了11亿元的收入。
      远洋渔业,正逐渐成为舟山渔业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舟山渔民“网住”三大洋
      舟山市华鹰远洋渔业公司总经理李科平被誉为“中国北太平洋鱿钓第一人”。早在13年前,他就带领普陀区虾峙镇的渔民掀起了远洋捕捞热潮。李科平回忆道:“那时候条件很差,船是从日本买来的二手船,花了200多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都是靠民间融资凑起来的。”不过6个月后,李科平就创造了钓鱿鱼250吨、产值260多万元的佳绩。时至今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周边的20多个国家都留下了舟山渔民的足迹,舟山渔业一闯出去就“网住”了三大洋。
      这些年来,舟山远洋渔业不但作业区域扩展,作业方式也由传统的过洋性拖网,拓展到大洋性鱿鱼钓以及超低温金枪鱼钓等两大类,形成了投产渔船200余艘、年产量10多万吨的规模,相当于每年从国内渔场转移了1000艘捕捞渔船,有效减轻了东海渔场的捕捞强度。
      舟山远洋渔业的发展,不仅直接推动了舟山渔业产业的转型,更有效带动了水产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去年舟山市加工水产品原料74万吨,加工产值152亿元,其中远洋捕捞产品超过了10%。直接从事远洋渔业捕捞、冷藏运输的下海劳力有近万人,从事水产加工、贸易、渔需物资供给等相关产业的人员更多,籍贯遍及河南、四川、安徽、江西、新疆等多个省份。
      远洋渔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渔村繁荣,而且促进了整个舟山社会的和谐发展。
    远洋渔业步入良性轨道
      2001年前后,一批有实力的地方国有、集体远洋企业相继转制、关闭后,舟山渔业产业经历了一次阵痛,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处,舟山决定发展以大洋性鱿钓、超低温金枪鱼钓为主的群众远洋渔业。几年过去了,舟山远洋渔业已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群众远洋渔业成为主角。李科平首次北太鱿钓的成功,鼓起了当地渔民赴远洋捕捞的热情。到2002年,舟山虾峙镇人已有自己集资建造或向外租赁承包的北太及西南大西洋鱿钓船87艘,解决了2600多名渔民的就业问题,虾峙也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群众远洋鱿钓基地。
      目前,舟山远洋拥有群众渔船175艘,规模在全国独一无二。在经营上体制上,通过积极鼓励、引导远洋渔民自愿联合,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远洋渔业股份企业,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龙头、民营远洋渔业企业为主体的新模式,全市拥有远洋渔业资格企业21家,其中民营企业占了17家。
      重点发展鱿钓和金枪鱼钓。太平洋2号鱿钓船船长金伟忠曾描述过远洋光诱钓鱿作业场景:白天将水下灯放入深海吸引喜光的鱿鱼围过来,几十位渔民各自用钓绳把一串鱼钩放下去,不用任何鱼饵,只要准确估计水位、准确判断鱿鱼上钩情况,迅速拉钓绳,一次就能钓上好几条鱿鱼。
      近年来,舟山渔业逐步形成了以大洋性公海鱿钓、金枪鱼钓为重点、其他过洋性作业为补充的良性产业格局。在巩固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传统渔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了东南太平洋秘鲁公海渔场的鱿钓作业;“十五”期间还投资4500多万元,新建了2艘大洋性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船,并纳入国家大洋性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为金枪鱼开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经营模式大转变。舟山远洋渔业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从粗放型的简单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和渔工贸配套型方向发展。舟山市海利远洋渔业公司就在秘鲁渔场实施鱿鱼熟片、晒鲞干制品加工,闯出了一条“捕捞+加工”一体化生产的新路子,不仅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还节约了运输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的环境下,舟山远洋渔业实施了形式多样的节能降耗措施。目前已有100艘远洋渔船进行了节能改造,除对金枪鱼、鱿钓渔船制冷设备系统优化外,还在远洋渔船上装上了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节能风帆,据了解,这种风帆在顺风时节效超过20%。
    新闻链接:
    我国远洋渔业概况
      1985年3月10日,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成立并远航,船队共有12艘600马力拖网渔船和一艘冷藏运输船,历时50天,航行1万多海里,于4月29日到达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拉斯帕尔马斯港,然后分赴西非几个协议合作国家近海水域作业。
      2008年,我国从事远洋渔业的企业已有120多家,分布在三大洋及31个国家和地区海域作业;各类远洋作业渔船1500余艘,其中鱿钓船300余艘,金枪鱼钓船近400艘,拖网渔船近800艘;从业人员5万多人,捕捞年产量100多万吨,年产值100多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