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机制创新,带来农业神奇

——仙居县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金茹 黎之
编者按:
  近年来,仙居县坚持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四力合一”,积极构建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今年,该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为浙江乃至全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树立了样板。对此,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给予充分肯定,副省长茅临生两次前往仙居考察调研,并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农业部门学习仙居经验。
政策保障全面推行
  仙居县建设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2007年,该县就组建了一支由12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31名农技指导员、200名责任农技员、2000多名社会化农技人员组成的农技推广队伍。今年初,为做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仙居县委、县政府专门就实施方案、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和《仙居县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并专题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具体部署。
  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仙居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牵头协调。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工作落实,并明确由分管农业领导担任乡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服务站站长,确保试点工作能逐级得到落实。
  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员和资金保障是最关键的环节。仙居县把农技人员的职责定位为“四者合一”,即农业标准化技术的推广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者、农业产业化的引导者和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并将落实农技责任制度与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解决资金问题,仙居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并出台考核奖励政策,对在试点工作中经费保障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及个人给予表彰。该县还将试点工作纳入县对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年终组织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乡镇(街道)干部的津补贴发放挂钩。
六大举措促进建设
  为让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更完善,仙居县提出了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能、构建服务平台、落实服务责任、激发服务活力、提升服务水平的六大抓手。
  扩大农业公共服务覆盖面,就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服务网络。仙居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农业服务网络,重点配备了2000多名村级农业服务助理员,并在县级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的首席专家和农技指导员。由此,一个由农技人员为主体,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示范户共同参与的农业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为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效能,仙居县努力创造条件,在每个乡镇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农技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在全县723个村级服务站配备了基本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同时改进技术手段,在县建成农产品检测中心,在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土壤、种子简易检测实验室,在核心示范基地、绿色农产品市场、重点农贸市场建立定性检测室,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同时,建立了农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仙居县绿色农产品网,构建农技人员、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数据库。
  采用基地示范带动模式开展农业公共服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仙居县按照“县有首席专家示范园区、乡镇有科技示范场、村有科技示范户”的思路,大力开展示范基地建设。现已建成杨梅、仙居鸡、绿色稻米、绿色蔬菜、淡水养殖、笋竹两用林、茶叶等十个产业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示范园区6.5万亩,有28家合作社、5家企业成为园区生产主体,24名高中级农艺师参与园区建设。
  仙居县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奖优罚劣,将单一的农技推广服务,拓展成为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产品营销指导等多重服务责任。该县还创新服务方式,实施“班主任”模式,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组织“任课老师”(各类农技人员)开展针对性服务,并采取“三方考核”方式,按照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3:4:3的比例对责任农技人员实行考核。县里专门设立了100万元专项基金,对特殊贡献者进行奖励。
  在落实农技人员责任的同时,仙居县注重以制度创新激发农技人员的服务热情,一是实行技术承包(入股)制度,引导和鼓励骨干农技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专长,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农户(农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二是对全县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行“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派驻指导,派驻人员主要负责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关键技术研究和指导、农产品质量监管等。
  仙居县还启动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严把农技人员准入关,要求新进入农技队伍的人员必须具备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同时,仙居还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选派20名乡镇(街道)领导和农技骨干到山东寿光挂职学习,选送53名农技人员到浙大培训,并与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与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种业公司建立跨国新品种示范园区。
  产前参谋、规划,产中技术指导、质量监管,产后信息提供、订单服务,农技人员的全方位服务,已让仙居县农民年增收2亿多元。
现代农业后劲十足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后,彻底改变了乡镇农技人员精力不到位的局面,形成了分片联村联户、“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有力地提升了农技人员自身的服务水平,也促进了仙居现代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公共体系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仙居农业服务的水平。如今,在仙居县,各种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全面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普及率明显提高,绿色稻米技术今年推广面积达到6万亩;通过与荷兰、以色列等种业集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已引进和改良粮食、蔬菜、林木、水产等产业新品种200多个。普通番茄最多卖到4元/公斤,而从以色列引进的“圣女果”小番茄,市场价卖到16元/公斤还供不应求,当地农技人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进一步提升了动植物疫病防控的水平。仙居在全县75个农业服务责任区组织了151支植保服务队,对全县5.79万亩水稻进行了统防统治技术承包服务,仅此一项就可为农户节约农药、用工开支637万元。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力量进一步加强,今年上半年,该县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
  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去年,当地的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日销售绿色农产品10余吨,拉动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值2.68亿元,带动4万多户农户增收6000多万元,户均增收1400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业投资的热情。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全县农技人员责任更加明确、农技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业工作在全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关心农业、支持农业、参与农业的热情逐步升温。目前,各地工商资本十分看好仙居农业,北京、上海、杭州等客商准备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浙江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广东客商投资5000万元的仙居鸡香港供应基地正在建设之中;荷兰、以色列等国的种业集团合作建设的仙居跨国新品种示范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韩国马林株式会社投资200万美元建立绿色蔬菜加工基地的项目已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所有这些都为仙居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后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