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陈瑬琰
宽敞笔直的村级公路纵横交错,道路两边各类商店生意兴隆,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运动广场和文化公园内,健身、娱乐的农民其乐融融。这是记者在台州市椒江区下陈街道下陈村见到的和谐景象。“多年前,这里是个远近闻名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穷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敏法告诉记者,“我们依照为农民办实事的思路,通过因地制宜的发展,造就了今天村强、民富、和谐的下陈村。”
土地流转转出富裕村
“初一糕,初二糕,初三落路桥,初四吃得精打光。扁担两头尖,出门赚现钱。”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流传在下陈村的一首打油诗,一语道尽该村的贫穷落后,人均水田只有0.2亩的下陈村民们想要过上好日子,必须有所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初,该村85%的村民在村里开店、办企业或出外经商,人多地少的村里也出现了抛荒现象。面对问题,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在下陈村得到了充分体现:1992年,该村提出了“打破队界、实行土地流转、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路,推行“所有权集体所有、使用权农民所有、经营权转让”的“三权分离“制度,实施”股田制“模式,把农户耕地、村集体留地与边角地等统一入股,进行“以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行者之一。
该村先对土地进行集中收储,由村委会统筹分配。利用区位优势,在集镇建立了商贸区,引进大拇指超市和华联超市,并建立农贸市场和综合性市场,大力发展服务业。“如今,光出租农贸菜市场的260个摊位,村集体每年就可增加近180万元收入。”陈敏法说。
同时,村里还引进从事生产服装、塑料制品、缝纫机配件、纺织品等10余家企业,发展第二产业。此外,把100多亩优质土地承包给3位外来承包户,种植大棚葡萄,并在葡萄园里办起了农家乐,促进了村里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经营权转让,引进企业,盘活土地,村民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陈敏法告诉记者,如今,村集体收入每年有260多万元。近年来,村里每年都拿出60%的集体收益作为红利分给村民,每人每年可领1000多元的“年终奖”。
文体活动开出文明花
“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对生活的要求也高了,他们渴望和城里人一样,能有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陈敏法说,下陈村从2003年开始就创建了基层文化俱乐部,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是台州市示范性基层文化俱乐部:拥有活动室、健身房、电教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等设施;室外建有农民公园、健身广场、蓝球场、门球场、地掷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等场所;还拥有20多支排舞、广场舞、太极拳、女子舞龙等文体活动队伍。其影响已辐射到周边9个村落,每个晴朗的晚上,村里的活动广场便聚满了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农民,多达千人。
同时,下陈村以文化俱乐部为阵地,在城市给农村“送”文化的同时,农民也自已“种”文化。“每年村里都会出钱把一些村民送到区里学习,他们回来后就教给更多的村民,以此加强村里的文化氛围。”
下陈村不仅建造了各种文体设施来满足村民需求,还采取了一些提高村民积极性的鼓励措施:有村民参加区里的比赛得名次,村里分别奖励前三名1000到500元;若是市里的前三名则分别奖励1500元到1000元。
村民陈普林过去闲着无事便喜欢赌博,自从参加村里的舞龙队和门球队后,他的兴趣完全转向了。现在,陈普林是村门球队和舞龙队队长,多次参加省里和市里的汇报演出和比赛。
“文化活动让村民间的关系越拉越近,村里是非、纠纷少了,迷信赌博活动也少了,互帮互助、健康文明的和谐氛围明显浓了。”陈敏法乐呵呵地说。
与时俱进期待大发展
在近200平方米的下陈村公开栏里,记者看到了村里近3个月来各种详细的收支情况清单。一个细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每张收支详单下面,各附有一份落款为“村财务监督组”的审核意见单。
“这是我们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能够更好地推进村里的民主法制建设。”陈敏法介绍说,下陈村由村民选举了20位村民代表,成立了4个村级监督组,即村务监督组,负责监督村内公共事务及公共建设的资金运用等;村财务监督组,负责每月15日对村上一月的收支情况进行查验;村物资监督组,负责村集体物资的管理和入库;村干部误工记账组,负责记录村干部误工时间,以此为支付误工费的标准。
“村务村民知、村绩村民评、村事村民管、村策村民定。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原则。”陈敏法告诉记者,村里的24条制度,都是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并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表决通过的。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下陈村的组织建设也不乏亮点。该村有36位党员,每月的农历16日是党员学习日,在学习日中,党员们不仅要学习政策理论,也要学习村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实用知识。现在全村每个党员都选择10户农户作为定点联系户,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同时,每个党员每年必须提出一条有利于村民发展致富的建议,每个支委每年都要写一篇关于村庄发展的见解文章。这些活动有力地增强了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党员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富裕起来的下陈村并不满足,我们要朝着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把下陈村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家园。”陈敏法期待的语气里,更多的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