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花5万元培育1棵油茶苗

青田不惜重金重振“浙南油库”

  在挂满花苞的油茶树上,两朵盛开的红茶花在远处挂满枝头的白茶花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在青田县腾鹤农特产品有限公司的油茶基地里,16棵红花油茶苗已长到了一人多高。为了培育这16棵红花油茶苗,腾鹤公司花费了80万元巨资!
80万元培育出16棵油茶苗
“从2005年开始,在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我们与复旦大学合作研究纯香型山茶油有机压榨工艺,用这种工艺压榨出来的山茶油可以保持山茶油清香的味道。”在不久前结束的义乌森博会上,腾鹤公司现场推介采用该工艺压榨的山茶油,一举拿下了800多万元的订单,公司董事长杨孟君充满信心地说:“这种工艺我们很快就可以用于压榨红花油茶了,届时经济效益会更可观。”
  杨孟君说,其实早在2004年,公司就开始引种红花油茶苗,但效果并不理想。2006年公司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开始从事本地红花油茶良种培育工作。在投入了80多万元之后,今年终于成功选育出16株红花油茶幼苗。
  “红花油茶的油酸含量高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花油茶,其价格也比白花油茶要高出近1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杨孟君说,如果这些幼苗试种情况好的话,他们将邀请专家开展良种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红花油茶良种培育成功,我们就抢占了油茶市场的制高点,尽管投资贵,但是值。”
十年再造一个新“油库”
  青田现有油茶面积21.4万亩,面积居全省第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称。2008年全县油茶产量1295吨,实现产值1.21亿元。由于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该县大部分油茶林品种老化,缺乏科技投入和管理,油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浙南油库”出现渐渐萎缩之态势。
  如何重振“浙南油库”雄风,成为了摆在青田县林业部门面前一个棘手的难题。
  据青田县林业局局长张立总介绍,2005年,青田县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了油茶开发补偿和林地流转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5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做优做大油茶产业”列入了青田县政府的“三十工程”。
  2009年,青田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了油茶科。同时,该县还出台了《关于规模化高产油茶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政策》,计划从2009年起到2015年,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高产油茶基地建设,提出了“一年新造一万亩,十年再造一个新油库”的目标。
  油茶产业已成为青田县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除了花巨资培育良种外,腾鹤公司与亚林所还在进行深加工创新工艺以及油酸快速测定两个项目的合作,目前油酸快速测定已基本获得成功,计划申报国家重大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将有效控制茶油原材料——茶籽的品质。“目前我们已投入了2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我们还计划投入100多万元,与亚林所合作开展脱水设备研制,一旦成功,农民将茶籽摘下后就可以直接卖掉,免去了至少需要花五到六天才能完成的晒干工序,这将有效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张立总说,为了尽快重振“浙南油库”,青田县多措并举,先后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油茶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大力改造油茶低产林,开展油茶标准化栽培及精深加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青田县已建立了油茶高产示范林1300亩、采穗圃100亩。2009年,该县培育油茶良种苗木1100万株,从根本上解决了油茶良种苗木缺乏的现状。
  借助科技的力量谋求更快的发展。除腾鹤公司外,青田浙南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茶籽饼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项目已通过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验收,中野天然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油田发泡剂、水泥引气剂、农药助剂、饲料添加剂等项目也取得了成功,公司开发的油茶饲料远销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叶小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