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我当‘村官’干劲越来越足”

  本报记者 袁 卫【人物名片】 陈煌,男,2006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2008年12月考上浦江县大学生“村官”,曾在该县大畈乡湃桥村任职,今年9月回到家乡——浦江县大畈乡大畈村,任村党支书助理和团支书。  10月4日一大早,浦江县大畈乡大畈村大学生“村官”陈煌就忙碌开了:作为团县委“春泥计划”试点村,村里有许多具体事情要去落实;在村里成立青年创业协会的事,也要赶紧和团县委联系;另外,村里有几个年轻人想到他创办的课外辅导站上班,今天要去实地看看……“刚当‘村官’那会,说实话,有很大原因是为了考公务员能加分,所以工作也不是很上心。”陈煌说,大学毕业第二年,他和女朋友在浦江县城成立了书行课外辅导站,开始自己创业。“之所以叫书行,因为我最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陈煌告诉记者,辅导站最初只有6个学生,教师也只有他和他女朋友两个人,除了上课,还要兼顾接送学生、买菜做饭等事。他一边创业,一边仍没有放弃考公务员的想法。去年,当得知大学生“村官”可在考公务员时加分的消息后,他毅然报考了大学生“村官”。“想不到自己会爱上这个职业。”陈煌说,刚开始当“村官”时,他只是帮村支书打理一些日常事务,“感觉自己可有可无,有点混日子的味道。”但随后碰到的一桩事改变了他的看法。
  当时,村里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他,说自己找不到工作,希望他这位“村官”帮帮他——让他到他的辅导站去上班。
  “既然我可以帮村里的年轻人做点事情,何乐而不为?”于是,陈煌忙开了,他决心做大自己的课外辅导站。今年初,他投资20万元,在浦江县城租用了一幢教学楼,聘请了10名大学毕业生做教师,招聘了2名厨师和1名司机,用类似家庭教师的方式,给60多位初中生和小学生作课外辅导。
  同时,他积极发挥“村官”作用,抓住大畈村被列入团县委“春泥计划”试点村的机遇,加强对村里未成年人进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道德方面的教育。
  针对村里年轻人想创业,但苦于没有门路、缺乏资金的情况,他积极筹划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并与团县委联系,希望能找一些企业家,到村里为村民们传授经验,他还帮助这些年轻人申请贷款。
  “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该为村民们做点事。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村里的年轻人和我一起进步。”这是陈煌的心声。
  现在,“春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青年创业协会也有了些眉目,自己的课外辅导站也运行顺利,“我当‘村官’的干劲越来越足了。”陈煌如是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