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隐性土地流失”值得关注

  据报道,各地“隐性土地流失”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耕地占补平衡”成为“隐性土地流失”的新渠道。耕地数量虽然保住了,但耕地被征用了,复垦土地的地力却明显下降,达到良田的水平需要三五年时间;土地季节性抛荒普遍。
  “隐性土地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个别地方政府和官员发展观有问题。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保护耕地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只重视数量保护,忽视质量保护。没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复垦耕地地力、防止土地抛荒、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下功夫。此外,政策引导还没有完全到位。解决耕地资源隐形流失的关键,还须完善和明确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确保土地产权的长期稳定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并通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加快农民土地市场化程度。
(据中国网 侯文学/文2009年10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