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报道

云和的“阳光工程”培训很受用

  近日,云和县大源乡大源村农民蓝景荣正在筹备召开林泰林产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大会的事情。他高兴地表示,今年他参加县里组织的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后,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营销领域的知识,准备扩大规模,带领社员大干一场,共同将大源乡的油茶系列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如今,云和县已有39852位农民在不同的岗位实现了转移就业。要知道,整个云和县的劳动力才61200人,转移就业的农民已占了全县劳动力的65%以上!
  农民们说,是“阳光工程”培训,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就业门路。
多项创新举措:高效
  蓝景荣说,他能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掌握农产品市场营销技能,全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年初,蓝景荣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自助培训单”:“只要是技能培训,想学什么就填报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一直想干一翻事业将大山里有机油茶推向市场的蓝景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自助单”上填报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出乎他意料的是,在今年3月份云和县公布的2009年农民培训计划书上,“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出现在了培训项目中,此后,蓝景荣成了“阳光工程”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的受训人员。
  这是云和县创新农民培训方法的一个实例。云和县转移办的负责人毛荣理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培训质量,除了自助式培训,云和的农民培训还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
  不同点首先体现在对象选择上。云和规定,优先选择农民参加培训的基本标准是:必须长期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凭的青壮年,必须以科技示范基地为支撑,必须以奉献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等。
  不同点还体现在培训方式上。改变多头、分散、重复、低层次、低效能的培训方式,充分减轻县财政、乡镇、农民三方面的工作压力,提高农民培训质量,增强农民素质。云和县建立了培训资源整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了统一协调、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拓宽了培训资金筹集渠道,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训资源整合后形成了八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协调培训工作,统一制定培训实施计划,统一调配使用教学资源,统一调拨使用培训资金,统一召开培训业务会议,统一考核评比表彰先进,统一编辑出版教材,统一调度师资力量。
  云和县农民培训的考试与考核也尤为严格。首先,承担农民培训的学校要认真执行培训责任制,制定好培训教学计划,选好培训教师,确保培训时间落实,学员实行到课签到制度;其次,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严格实行考试考核管理制度,坚持培训质量,坚持考核标准,达不到要求,则一律不予以及格;再次,县阳光工程办深入各培训学校,严格检查、监督培训工作,会同县财政部门,紧密配合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深入各培训学校检查监督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凡培训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学员,不下拨培训补助资金。
  培训对象精挑细选、培训方式不断创新、考试考核严格把关,在这样的培训体系下,每一个拿到培训合格证书的云和农民都掌握了一门学以致用的技术。高质量的培训促进了农民的转移就业,以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例,2008年实际培训2576人,转移2410人,转移率达到93.6%。
培训优惠政策:实在
  云和的农民培训种类繁多,除了“阳光工程”,还有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岗位培训、劳动后备力量培训等多个类别,但无一例外的是,参加培训的农民都能享受云和县的有关优惠政策:
  凡是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培训的云和县农民,凭考核领取职业资格证书和与用工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享受政府补贴,标准为初级资格证书补贴300元,中级资格证书补贴500元,高级资格证书补贴800元;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和拖拉机运输驾驶员培训、并购买运输车和运输拖拉机的农民,可享受一次性补贴400至600元;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每人次奖励100元。自2004年度起,我县共发放农民培训补贴资金220多万元。积极保护异地综合开发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08年该县各级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解决大小民事纠纷案件50多起,有效地维护了转移农民的合法权益。
  在多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云和县的农民转移就业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实现转移就业的39852人中,从行业上看,7974人转移到第一产业,18459人转移到第二产业,13419人转移到了第三产业;从地域上看,3486人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25445人转移到县城企业,4404人转移到县外市内企业,3321人转移到市外省内企业,3082人转移到省外国内企业,114人转移到了国外企业务工。据统计,2008年云和县农民转移就业后的劳务经济净收入达2.55亿元。
“云和师傅”品牌:响亮
  在转移就业的这批农民大军中,有一批技术过硬、带动能力又强的佼佼者,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云和师傅。
  今年4月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批准“云和师傅”商标注册,并颁发了商标注册证。从此,“云和师傅”成了云和的一张金名片。为了让“云和师傅”的品牌更加响亮,云和县的农民培训工作作出了多项深化:
  ——深化“云和师傅”素质培训。去年,云和县转移办委托云和县人力资源培训学校分两期共计培训了296名“云和师傅”,其中正式“云和师傅”76人,后备“云和师傅”220人,经全面考试考核合格颁发了《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云和师傅整体素质。今年,云和县又组织了162名后备云和师傅参加培训,获得了职业结业证书。
  ——深化“云和师傅”宣传。去年以来,云和县先后制作了《云和师傅走天下》、《打造云和师傅品牌,推进异地综合开发步伐》、《云和师傅演讲竞赛》等三部电视专题片,先后在省、市、县电视台宣传,扩大了云和师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化“云和师傅”审批条件。在认真贯彻执行县政府制定的6条“云和师傅”审批条件的基础上,去年该县进一步完善了审批程序,加大了对每个“云和师傅”申报对象的全面考察和公示,并规定每名申报者“云和师傅”要有两名正式“云和师傅”作介绍人,目前,56名新一批的“云和师傅”正在审核报批中,同时对第一批36名正式“云和师傅”进行全面质量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确认,继续享受“云和师傅”荣誉称号,不符合条件的则予以取消。
  “‘云和师傅’是云和农民的金字招牌,是云和农民转移就业工作的突出成果,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使用好这块牌子。”云和县转移办负责人毛荣理说,“云和县有近4万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云和师傅”,今后,随着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优秀的“云和师傅”还会越来越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