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楼国华对话网友

要让城里人“开门见林”

  •   近日,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楼国华作客《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栏目,围绕“森林浙江”这一主题,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访谈期间,楼国华向网民许诺,要让浙江城里人也能“开门见林”。
    10年建设1万公里林道
      不少网友对如何建设“森林浙江”这个问题比较关注。
      楼国华说,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森林覆盖进一步提高。到200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5%,生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今年我省又提出建设“森林浙江”的目标,增强森林改善环境、固碳减排、防灾减灾、致富农民、繁荣文化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环境支撑。“森林浙江”如何建设?楼国华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是生态补偿。我省现已建设了3000万亩生态公益林,省委、省政府打算继续扩大面积,补偿标准。其次是大力支持山区产业发展。如毛竹现代园区建设,现在已搞了2500多万亩,今后将继续扩大面积。另外还准备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等。第三是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林道建设。现在城区的道路越来越好,但山区道路还比较差,林业发展非常困难。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1万公里林道。
    平原绿化是我们的短腿
      网友“城里人”问:楼厅长不是说要让浙江人“开门见林”吗?我们怎么没感觉到?特别是城市里?
      楼国华说,“开门见林”是我们在研究平原绿化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新的理念。我省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平原绿化很差,是我们的短腿,全国是28%,我省只有11%。我们提出来的“开门见林”,就是要加大对平原地区绿化的力度,城市、城镇、村庄的绿化都能够上去。
      我们要提倡科学种树,城区在适当种植草坪的同时,要多种树,特别要种一些寿命较长的树。比如说红豆杉,价格高的可卖到800万元一株。种长寿、高大的树,可以提高审美效应和覆盖率。
      我们要动员全民搞绿化,政府主导是一个方面,动用民众力量来种树是另一个方面。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开门见林”一定会实现。
    我们当中可以涌现千千万万个小袁隆平
      网友问:建设“森林浙江“对全省林业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
      楼国华说,发展林业,以前主要靠种树,现在要靠转型升级,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因为浙江有7分山,要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在未来的“森林浙江”建设过程中,我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只有研究浙江林业的发展,才能使浙江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具体来讲,首先,要适地种树,比如一棵热带树,移到这里以后,要给它安装暖气设备,要不然会死,还会增加二氧化碳。所以我们要加强研究,科学选择。又如一方杉木的价格是900元左右,珍贵树木就要1万元以上。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从前年开始每年花500万—700万元,用来采集珍贵树种,支持珍贵树种的种植、繁育,免费送给农民,计划种植1000万株。这些树木种下去以后,既可以扩大森林面积,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第二,是林业产出问题。比如毛竹,浙江省共有900万亩毛竹林,每年产出3200吨,这个产量还较低,可以大大提高。如果山区农民都懂得高产技术,就能提高生产量。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是非常大的,我们当中很难产生袁隆平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但可以产生千千万万个小袁隆平。一项小的技术能够产生非常大的效益。
    西溪湿地引进萤火虫说明生物多样性出了问题
      网友“沙滩”说,最近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从外地引进萤火虫,说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已有不少的物种正在逐步消失,森林城市概念的提出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多大作用?
      楼国华说,森林城市能给人类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我们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存,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杭州西溪湿地引进萤火虫是一个好的举措。但反过来讲,说明我们城区的生物多样性出现了问题。衡量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生物多样性。我们下一步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提倡种片林。什么叫片林?根据科学研究,要使一个地方的生物能够生存,至少要有15×15平方米的绿地。要恢复传统湿地,杭州西溪湿地建成以后,短短几年时间,现在它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加,光鸟类已有130种,其他生物物种都在增加。要提倡爱护生物,现在老百姓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就像西方发达国家,人走过去,鸟都不会飞走,这就是和谐。我们要共同建设和谐的生态环境,像杭州西溪湿地就是一个好的典型,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已返还林业“两金”2亿多元
      有网友请楼国华介绍浙江缓征林业“两金”的情况。
      楼国华说,“两金”是上个世纪70年代国家制定的支持林业发展的举措,已有30多年了,对于林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国家已免除了农业税,留下来的就是林业“两金”。“两金”就是你去卖100元的木头,要拿15元交给国家,砍伐一方600元的杉木,就要收取90元的“两金”。而山区农民是最穷、最苦的,是政府最应该支持的。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以后,决定全额返还,目前已返还2亿多元,覆盖到80多个县(市、区)的3000多万农民。这表明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林业,关注欠发达地区。而且我们为全国作出了一个榜样,因为浙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宣布缓征林业“两金”的省份,这也得到了国务院、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肯定,很多新闻媒体也报道了这件事情。
    把野生动物驯养当一个产业来扶持
      网友“动物”问:普通老百姓可不可以申请驯养野生动物,怎么申请?另一位网友“熊猫”说,8月份,温州动物园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大熊猫和亚洲象驯养繁殖资格评审,这意味着这里可以养殖熊猫了,他问浙江现在有多少大熊猫?
      楼国华说,驯养野生动物是可以的。具体的办理程序,请网友电话联系一下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是林业厅下一步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驯养不矛盾,可以在驯养过程中达到保护。比如东北虎、扬子鳄,以前野生的很少,现在越养越多,养了以后就能保护。更重要的是可以商业开发,如象山有一家野猪养殖单位可以实现2个亿的经济效益,湖州有一个养贵宾鱼的企业,有10个亿的经济效益,而且品种越养越多。我们现在在研究一个具体政策,要把这当一个事业来发展,同时要当一个产业来扶持。
      现在浙江有3只大熊猫,其中杭州动物园1只、安吉2只。现在争取养的地方不少,国家也很支持,但要具备条件。我们提倡谨慎地支持这项工作,要把它养活、养好。
    山核桃总产值有25个亿
      有网友提到,香榧、山核桃是浙江的经济作物,全省每年的产量有多少?能为农民带来多少收入?
      楼国华说,香榧和山核桃是浙江省的一个传统干果,从培育到开发,已形成了一个成功的机制。现在浙江省香榧种植面积为35万亩,有8.5万亩已投入生产,今年预计产量大概有2000吨。现在全省种有山核桃82万亩,投产面积46万亩,总产值可以达到25个亿。这两个产业应该讲是我省山区农民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山核桃亩产值平均在2000元以上,好的可达到上万元。香榧可达到7000元以上,好的在万元以上。像临安山核桃超百万元的村已有上百个,有1.2万多户农户收入超万元。再比如诸暨有7个村一共种了4800多亩香榧,每户香榧收入3万—5万元,多的可达10万元以上。现在还搞香榧观赏、搞香榧园,我们提倡发展这个项目。下一步要深度开发,要向国内外推广。因为有些人不知道香榧、山核桃怎么吃,所以要有一个推广的过程。香榧和山核桃一直是浙江的传统产业,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今年林业效益预计可达1600亿元
      网友“生如夏花”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林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请问今后浙江林业的发展如何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楼国华说,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建设“森林浙江”。具体讲,第一是要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现在我省有8700万亩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是5000多万吨,释放的氧气是4000多万吨。第二是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今年估计可以达到1600亿元左右。第三是发挥森林的文化作用。生态作用发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文化作用体现出来了,这个就是下一步浙江林业或者是“森林浙江”建设的主要任务。只要这个做好了,我们就无愧为当代的务林人。 (沈林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