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的一天,慈溪市和余姚市农业局的两位老局长励渭春、谢达结伴来到了报社,他们既是来看看多年不见的报社老同志,也顺便说说他们退下来后种紫番薯的情况。两位老局长在任时对报社工作很支持,可报社对他们仍在农业战线的情况了解不多,趁他们上门来,记者急切地问起了他们当下种植紫番薯的情况。
做个“新农民”,成为结构调整的实践者
原来,励渭春从慈溪市农业局长岗位上退居二线后,并没有离开农业战线,他心中早有一份打算,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做一回“新农民”。
早在1992年,励渭春担任慈溪市农委副主任以及后来担任农业局局长,真正“涉足”农业后,他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将农业生产向产供销一条龙方向发展。在任时,投资40万元创办慈溪市蔬菜公司就是老励的“得意之作”,它可是当时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呢。
现在,老励更有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他选择的“落户”点就在杭州湾畔的市农垦场。以前当局长时,老励常去这个农场走走。每次来到这里,他总是东转西看,谈些种啥养啥的意见。原来,在老励心中,农场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最好的试验田。渐渐地,老励萌生一股强烈的愿望,退休后到农场来亲手侍弄一把土地,做一个“新农民”。
2003年10月,老励成了慈溪市杭州湾花木有限公司的“高参”。在农场500多亩土地上,花木公司在老励的指点下栽下了各种苗木。这些苗木也成了老励心中的“宝贝疙瘩”。尽管从农场到家里不过20分钟车程,但每个星期,老励总会到农场住上一两天。看着它们拔节长个,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键康成长,老励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曾经在这个农场担任过场长的谢达对这片土地也情有独钟,时不时地来转转,帮着出些点子。
一年过去了,花圃里郁郁葱葱,最高的苗木长至六七米高了。望着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老励琢磨着该让它们“出嫁”了,便三番五次地往萧山花木城赶,打探行情,还专门租下了销售摊位。
那时,杭州湾大桥还没建好,从农场所在地庵东到萧山需要1.5小时,在这条路上,老励来来回回跑了许多趟。现在,花木城的经营户都知道“慈溪的励老板”,因为老励培育的大部分苗木都具有抗盐性,如栾树、无患子、夹竹桃等,非常适宜海涂地区栽种。农场的花卉苗木成了市场的“香饽饽”。目前,老励“手下”的花木已发展到1000亩。
花木给农场带来一片葱茏。在老励的指导下,农场里还搞起了多种经营。果园飘香,鸡鸭成群。如今,农场已成了慈溪市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节假日里,身居闹市的城里人会呼朋唤友驾车前来,拔一把青菜,喂一顿鸡鸭,体验一回农家生活。
“触摸”现代农业的无穷魅力
慈溪的耕地复种指数历来较高,几乎每两三个月就要换一茬作物。农场既要做产业结构调整的样板,又要成为科技推广的“孵化器”,这是老励的想法,也是农场职工的共识。这不,慈溪市种子公司刚与农场商量好,打算在农场里建立200亩蚕豆繁种基地。在慈溪市种子公司经理赵纪连看来,慈溪农垦场是他们的“老娘家”。这里,土地连片,土质肥沃,正是繁育作物良种的“福地”。从棉花到蚕豆,再到南瓜,一批批优良品种从这里走向农家的田头地间。
在农场员工眼里,老励还是一个爱“折腾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一个现代农业的实践者。在慈溪搞农业许多年,老励成了名副其实的棉花专家,如今又成了花木行家。可老励还是不满足,他悄悄地告诉记者,还想努力一把,成为番薯专家。
说起番薯,老励的兴致显得异常高涨。今年3月份,老励从一个朋友那里听说了紫番薯的市场前景后,准备尝试着种一点。来到田头后,老励围着新栽的苗木地转了三圈,脑海中立马闪出一个想法:试一试间作套种吧,这可是自己以前在农业局时提倡的高效种植模式。说干就干,老励和农场员工一起,买来7500公斤薯种,自繁自育,种下了100亩紫番薯幼苗,同时,也播下了老励的一片希望。
也就从那时开始,老励经常在《农村信息报》上收集一些关于紫番薯种植技术、市场行情等信息,边学习边实践。如今,老励俨然成了半个紫番薯专家了。
番薯苗越长越茂盛,老励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像个孩子似的,有时,他还会背着人挖开泥土,看看底下的小番薯长成啥样。
昨天,记者接到老励的电话,第一批紫番薯10月24日正式出土,并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卖给当地的多家超市。因为长相“体面”,超市还预定了下一批货。
对于紫番薯的好处,老励可以说上一大套:口感又香又糯,营养丰富;外形小巧玲珑,令人喜爱。据说超市里卖到12元一公斤呢。至于大个的紫番薯,老励也有法子对付,就是将它榨汁,口感和营养也不错。当然,关于紫番薯,老励还有更进一步的设想,明年,除了扩大种植量,他还打算多育一些苗,供应当地农民种植,然后统一回购紫番薯,使其成为当地农民的实现农业增收的新途径。
回归自然的农业环境,是他心中的梦想
一步步涉足现代农业后,老励的心中也慢慢绘制出一张蓝图,就是展现农家生活,享受自然景致,这也是老励设想的自然农业。目前,老励“手下”花卉苗木基地已有不少名贵品种,但老励说,这还远远不够。他希望,农场里是一派丰富多彩的四季农业景象。春暖花开时,鸟语花香;夏季里,西瓜满地,葡萄架下观景尝鲜;秋天,梨香四溢,甜柿垂枝。冬天也不寂寞,大棚里栽满了鲜艳脆嫩的新鲜瓜菜。
听说现在紫色农产品很吃香,老励还打算在农场里营造一处“紫园”,里面种有紫番薯、紫马铃薯、紫甘蓝、紫番茄等紫色农产品。
老励还告诉记者,现在生态环境好了,海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群白鹭从头顶飞掠而过。他设想,以后要在农场专门设立保护区,让亲近大自然的人们,与飞鸟们和谐相处,创造一幅幸福、祥和的美景。
老励说,这就是他现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