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科技之花盛开八婺大地

——金华农技成果转化数和资金投放量双列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金秋时节,花繁果硕。刚刚结束的第七届金华·华东农业科技新成果展示交易会结出硕果,达成合同协议107项,协议采购金额达2.8亿元,参展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所赚得盆满钵满。“107个合同协议,有55个是科技合作项目,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比交易额更让我们欣喜。”金华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华连续8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数名列全省第一,与农交会的成功举办密不可分,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正是我们农交会的最大亮点。”
一项技术,成就一个个优势产业
  小萝卜是兰溪的传统特色农产品,但用传统农家腌制存在工艺保质期短、保脆难、发酵时间长等技术难题,从而困扰着小萝卜产业的发展壮大。2003年的第四届金华·华东农交会上,金华市第二罐头食品厂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签订了小萝卜加工与开发项目。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工厂化开发加工后的兰溪小萝卜以其个小、色白、脆嫩、味美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当年小萝卜加工量就达380吨,产值228万元,以后逐年上升。“农交会让我们结识了专家,突破了小萝卜加工的技术瓶颈,大大促进了兰溪小萝卜产业的发展。”该厂负责人说。目前,兰溪小萝卜种植面积发展到了近3万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可促农增收4000多万元;全市生产加工2万多吨,加工产值达8000多万元。小萝卜已成为兰溪农业的招牌产品。
  如今,农交会已成为金华农业引进农业新技术的重要平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参观了首届金华农交会后,考察了武义县,遂决定把杂交稻、超级稻制种基地放在武义县,看中的正是武义科技兴农的氛围浓、农民种稻技术好这一点,武义也由此兴起了一个杂交稻制种产业。东阳市的浙江康大实业有限公司在第五届农交会上与浙江林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研发香榧速生丰产技术,使新种植香榧提前3年进入盛产期,香榧保成率提高20%,年新增产值870万元,带动种植、加工农户2200户,农民增收200万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两个变化,“八婺八珍”要扩容
  在农交会上,金华火腿、金华佛手、永康灰鹅、磐安香菇等12个来自金华各地的土特产品被评为“八婺珍品”。据了解,原先农交会组委会打算只评选8个特色农产品为“八婺八珍”,由于多个产品各具特色、难分伯仲,只能把名额增加到12个。“近年来,通过农交会不断引入新技术,金华特色农产品出现了传统工艺不断改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两大变化,这也是促使增加评选名额的重要原因。”金华农交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业生产金华火腿的永康四路火腿一厂,经过前几届农交会上与客商广泛接触,与上海邵万生商贸合作公司合作,成立了金华市邵万生泰康食品有限公司,吸引投资上千万元。公司坚持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引入现代肉制品加工技术,产品色、香、味、形、营养俱佳,在消费者中拥有很好的口碑,并先后被评为金华火腿行业产品质量评比金奖,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优质奖。如今,金华年加工火腿400万只以上,占国内市场销量80%,产值10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火腿之乡”。
  科技,让原本的土特产品重放光彩,也是金华农交会背后助推的结果。金华佛手通过引进矮化栽培技术、盆栽技术,进入了办公场所和居民家庭,大大拓展了佛手市场。永康灰鹅产业则引入了鹅肥肝生产加工技术,让普通的灰鹅漂洋过海,摆上外国人的餐桌。浦江豆腐皮采用现代加工工艺,产品薄如蝉衣、晶莹剔透、营养丰富,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
三个主体,新技术需求与应用的主力
  农交会上,琳琅满目的名特优农产品让市民目不暇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农业生产大户则更青睐展会里的各类农技信息。
  10月23日,浙江金佛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军就早早来到上海海洋大学展位前,详细了解该校一项名为“果蔬气调保鲜”的技术。该公司是金华市目前唯一一家佛手深加工企业,其生产的佛手汁饮料已在许多大中型城市打开了市场,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原料保鲜上的难题。为进一步提高品质和产能,今年公司开始着手佛手鲜果保鲜技术的攻关。朱宝军表示,将和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进一步接洽,期望能达成合作意向。
  在金华市农科院的展位前,玉米种植大户老李仔细地打听着紫色玉米的情况。展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
  新开发的糯玉米,富含微
  量元素硒,皮薄、汁多、
  香甜,口感脆嫩、鲜味足,前景看好,但大面积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老李索取农科院负责人电话后表示,他会不时地去农科院打听,争取早日引进该品种,吃上“头口水”。
  “三大农业主体已成为了我市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需求的主力,极大地助推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金华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次展会上,合作社和农企亮出各自的技术难题请各路高手来攻克,有力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金华市已连续举办7届农交会,促使农业科技新成果在金华开花结果。从2001年至2008年,该市连续8年在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数和资金投放量双双列全省第一。科技之花盛开八婺大地。科技项目的实施,已为金华市农业带来了6.5亿元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