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记者在安徽、江苏等地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举家外出务工,基本脱离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与父辈相比,他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缺乏“恋土意识”,对家乡和农业的依恋度减退,不愿甚至无法回归农村。
  22岁的刘坤是安徽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青龙村人,现在上海市闵行区经营一家渔具店铺。他10岁时跟父母到上海,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读完小学和初中,随后进入一家职业技术学校。离家10多年,他回安徽只有三四次。“我户籍还在村里,但认识的村里人很少,连阜阳方言都讲不好了。”他说,父母每次催他回老家看看,他都不乐意,不习惯农村乌黑的夜晚和不便的交通。
  南京师范大学历时一年多,日前完成了“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调查,较全面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化。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呈现逐渐增强的现代性和进步性。不过,调查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价值选择在发展变化中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困惑。
  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和困惑加重,身份认同的困惑进一步加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人生规划和心理调节。由于年龄偏小,容易接受新事物和被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容易出现价值体系混乱和选择偏差。因此基层组织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发挥“减压阀”的作用,避免因为问题积聚得不到有效表达而引发社会矛盾。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9月3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