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义乌,小货郎挑出“市场帝国”

  本报讯(记者 俞廷尚)新中国成立60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494亿元,同比增长12%,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县市前列,综合竞争力名列全省县级市首位。这是记者日前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辉煌60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从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到如今全球交易额最大的小商品贸易中心,义乌60年巨变成为我省辉煌60年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目前,义乌市场经营总面积400余万平方米,摊位6.2万个,汇集了16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商品。有人曾做过计算,一个人在每个摊位前停留一分钟,每天按8小时计,需要4个多月才能走遍义乌小商品城所有摊位。去年,该市市场总成交额达492.3亿元,连续18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2006年,“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义乌还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目前,义乌市场的商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
  在依托小商品市场优势发展城市的同时,义乌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以“两转一保”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农村、社会和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改革。目前,义乌城市化水平达到73%,32万农民中有22万转入非农产业,去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1885元。
  如今,义乌人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着力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在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商贸名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