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嘉兴特刊

海宁勇立潮头富农民

  天下闻名钱江潮,勇立潮头富农民。近几年,海 宁市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如同滚滚钱江潮,一浪高过一浪。有数字为证: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11亿元,是1949年的51倍;一产增加值17.15亿元,是1978年的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577元,是1981年的35倍,年均增长14.1%。
抓特色不弃传统
  政策牵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海宁市2003年就制定了《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04年出台《海宁市农业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又出台了《海宁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园区建设规划》,并配套出台了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近年来,该市认真实施《规划纲要》,坚持传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粮油、蔬菜、生猪、蚕桑四大传统产业为基础,花卉、苗木、水果三大绿色产业和特种水产、肉鸡和湖羊三大高效养殖业齐头并进的农业产业格局,建成了长安—许村花卉、盐官苗木、黄湾—袁花水果、周王庙—丁桥肉鸡、许村—斜桥湖羊、硖石—海昌特种水产、斜桥加工蔬菜等七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2008年,该市花卉、苗木和水果三大绿色产业总面积达到8.1万亩,产值3.8亿元,其中,花卉面积6000亩、绿化苗木面积4.2万亩、水果总面积3.3万亩,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行道树苗木之乡”、“全省效益林业十大示范基地”、“全国林业特色种苗基地”。
  去年,该市的肉鸡、湖羊和特种水产三大养殖也发展平稳,家禽饲养量达到1535.3万羽,在全省名列前茅,“八堡肉鸡”、“美玲土鸡”畅销上海、杭州等地市场;湖羊饲养量达到36.53万头,特种水产专养面积2.25万亩,鳖、鳗鲡等水产品在省内占有一定地位,该市马桥街道成为全省最大的日本鳖苗种繁育基地。2008年,海宁还被省政府命名为蚕桑产业强县,袁花镇等7个镇同时获得8项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认定。
育强龙不忘拓展
  近年来,海宁市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目标,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日益壮大。
  目前,该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37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两家(光大种禽和锦中油脂),嘉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得到推广,立华、群大、龙大、浙农等企业订单肉禽养殖量占到该市肉禽养殖总量的70%左右,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海宁市大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农业创业之步迈出国门,伸向巴西,有效克服了生产资源要素制约,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农业龙头企业外建基地已达9.8万亩。与此同时,该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得到了健康发展,全市合作社总数达74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4家,嘉兴市示范性合作社9家,嘉兴市“五化”专业合作社18家,基本覆盖了所有农业产业,还成立了首家以土地作价入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扶农强农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工商业主带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拓展农业功能上求突破,促进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前,该市已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3个,嘉兴市农家乐特色村(点)5个,袁花“梨花节”和尖山“杨梅节”都已小有名气。
  为推动产销对接,该市还积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南方梨专业市场、周王庙桑苗市场、杭东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长安花卉市场等一大批农业专业市场蓬勃兴起,尤其是“虹越”、“森禾”等一批省内著名农业企业的落户,有效促进了该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该市高效生态都市型农业的发展。
抓品牌更重基础
  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海宁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开展绿色品牌创建。全市累计有44家单位的44个基地、74只产品、14757公顷面积分别通过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定、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该市的斜桥、云楼榨菜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康艺鲜切花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还拥有省著名商标4个、嘉兴市著名商标10个,嘉兴市名牌产品称号9只。今年,该市还积极整合农业品牌,组建全市性海昌水果专业合作社,统一打造“海昌”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目前,该市已先后制订农业地方标准30个,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4个,已有27.8万亩农作物按标准组织生产。
  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近年来,该市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抓好新技术、新农机的示范、推广,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每年引进各类新品种上百个,稻麦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油菜优质化率达到95.3%。二是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建设。目前,全市共拥有农技服务机构25个,农业主要技术覆盖率达89.9%,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9%。三是强化农民培训服务。2004年以来,该市共累计投入培训资金5841.92万元,培训农民17.6万人,其中,培训后转移3.48万人。四是加强农业保障服务。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种养大户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5年以来,该市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2.5万亩,总投资1.36亿元,有效改善了该市的农业基础设施。
  特色与传统同谋,强龙与新业共进,品牌与基础并重,背倚新中国60年改革巨变,海宁农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海宁现代农业将继往开来,勇立潮头,以崭新面貌实现新的腾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