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版

钱江涌起“三品”潮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提升,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因此迅速增加,“三品”产业由此迎来了发展良机,并逐渐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数字:3492
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在广袤的浙江大地,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农业红边南北西东,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大亮点。以产品安全、质量可靠为特点的“三品”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步,历经十多年的发展,不仅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而且创立了一个富有旺盛发展力的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现代农业中的排头兵。
  近年来,我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日益壮大,逐渐成为“三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规模与效益的齐头并进,使全省“三品”总量不断提高。到2008年底,全省通过认证的“三品”数量达到349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357个,较2003年认证初期增加了5.16倍;绿色食品1042个,增长5.5倍;有机食品数量达93个,增长10.6倍。“三品”实物总量达到863.3万吨,全省绿色食品实现年销售额73.5亿元,出口额达1.09亿美元,“三品”开发已跨入全国领先行列。
  “三品”产业的发展,始终紧跟主导产业的发展轨迹,不断优化结构,助推主导产业前行。据统计,水果、茶叶、蔬菜等优势高效作物在各自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分别占29.36%、23.32%和10.51%。在绿色食品中,加工产品占总量的60%以上。特别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基地规模迅速扩大。杭州市三大豆制品生产厂近60只系列产品全部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极大地提高了绿色食品豆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我省“三品”产业逐步形成了基地化生产、企业化开发、品牌化经营的发展形式。“环境有检测、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生产模式,更进一步助推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省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66个,涉及种植业面积83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57个,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规模、质量、品牌、效益,这是“三品”的优势。随着消费者认可度的提升,这一优势得到了有力发挥。如今,我省已有越来越多的认证产品进入大型超市,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数字:98%
监管让“三品”更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始终是“三品”的生命线。为确保“三品”质量,作为主管部门的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始终紧抓质量监管不放松。近年来,我省“三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都稳定保持在98%以上,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在农业部去年开展的绿色食品质量抽检中,我省11个被抽检产品全部合格。在去年年底开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活动中,全省共抽检品牌农产品372批次,合格367批次,平均合格率98.7%。其中,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合格率均达到100%。
  在“三品“生产主体调查和自查自纠活动中,目前自查率均已近九成,大部分“三品”没有使用禁用药物,生产过程基本符合操作规范。
  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活动中,省绿办专门配合厅相关部门和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对全省25个绿色食品进行实地抽查,均未发现添加、使用违禁物质。
  监管的加强,还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来保障。从2004年开始,我省加强了“三品”认证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了250名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83名绿色食品检查员、103名标志监管员,在全省初步构筑起一个上下贯通、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三品”管理服务能力。
  我省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实现获证单位百分百建立生产(养殖)记录,三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三品”获证单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确保“三品”质量安全。
数字:1亿
“三品”已成农民增收助推器
  今年,根据省农业厅的促农增收计划,省绿办专门出台了“三品”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的具体措施,计划发展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0个、绿色食品100个,力争实现促农增收1亿元目标。
  有优势,就有潜力。“三品”产业凭借自身的特有优势,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共赢。专业生产杭白菊的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在3个品牌产品通过“三品”认证后,“三品”销售额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50%以上,效益逐年提高。“以‘三品’基地提供的原料开发的系列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30%以上,特别是有机食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100%以上。”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后,已累计促农增收900余万元。
  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今年,省绿办专门对100家“三品”生产企业开展服务和增收调查,通过总结10-20个“三品”企业在“保质量、促增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探索“三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有效途径,挖掘增收潜力,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