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热点关注

临沂师院高分考生被退档

引来各方热议

素质教育应该,何谓综合素质值得探讨,目前的做法难免让农村学生吃亏

  •   按照分数高低录取学生,这是我们常识中的高校录取考生的一种做法,但是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最近却改变了这种做法,结果是高考分数高的学生有的却被淘汰了。这一事件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新闻回放
    综合素质评价低高分考生被退档
      临沂师范学院是山东一所省属院校,作为今年两所试点院校之一,在刚刚结束的高校招生中,报考该校中文系的考生中有12人因为“综合素质评价低”又不服从志愿调剂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
      早在2007年,山东省就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过程,当年山东把“综合素质评价低”列为高考录取29条退档理由之一,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标准,这项政策一直停留在政策层面。今年,山东选择临沂师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高校的4个专业开展试点。省招考部门按照1∶1.2的比例投档,在此比例范围内,试点高校专家录取组通过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等内容,提出录取建议。
      临沂师院主管招生工作的副院长谢亚非介绍说,以前招生部门也按1∶1.2比例投档,但学校都是按高考成绩取前100名,任何学校都不敢越过排名靠前的考生而录取后面的,这个120%的取档自主权对学校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今年按照新的试点政策,学校制定了新的评价标准,除了高考成绩外,学校还参照高中会考成绩、高中阶段修读素质教育模块的成绩、以及班主任或学校对考生作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
      在录取过程中,教授专家组通过比对发现,有的学生高考总成绩比较高,单纯按高考成绩排,在前20名;但是按照综合素质成绩排,在100名之后。根据新的试点政策,学校将这部分考生作志愿调剂处理,其中有12名考生因不服从志愿调剂而被退档。
    何谓综合素质评价?
      这12名考生的遭遇把“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字眼重新推进了人们的视野。
      据临沂师院教授王耀辉介绍,该院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四个项目,第一是中学语文会考成绩;第二是素质教育有个选修模块,语文类课程应达到相应的分数;第三是中学给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性的意见,优秀还是良好,他们学校要求良好以上;还有就是这次的高考语文成绩必须达到100分。在这四项指标里,有三项是实打实的成绩,还有一项中学评价,指的是班主任或学校对考生做出的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这四项的综合,形成一个量化的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上的中学学生素养评价表则显示,学生素养共包括六大要素,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最终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此外还有班主任评语。
    这样评价,农村学生易输在起跑线上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了,临沂师院的招生改革,无疑提升了高中阶段的评价重要性,但是这种主观的评价能否经得住考验,又能否做到真正的公平呢?
      按说山东临沂师院这么做,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的一种做法,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但是舆论似乎都在质疑它,甚至反对它。有人认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集中在有没有文体特长、球打得好不好、歌唱得好不好、舞跳得怎么样、会不会画画、会不会弹琴等相对较“硬”、可以量化的指标,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差很多,甚至根本无法相比——农村学生想打球,可有的学校连一张乒乓球桌都没有;他们想唱歌,可是有的学校连音乐教师都没有;他们愿意画画、练琴,可是他们既没这个条件,也没这个工夫,他们放学以后要帮父母干农活,放假时要打一些零工才能凑齐学费……这就是很多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现状。他们能顺利读完中学就已经很不错了,素质教育对于他们几乎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梦,而综合素质评价对于他们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众所周知,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呈现城乡二元特点。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上海市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2380.80元,北京市达1619.42元,而山东、安徽分别仅为136.21元和102.38元。即使在同一个省份,政府对城市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也相差巨大。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农村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少,他们已经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正是这种不公平对待导致他们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比不上城市学生。如果高校再以“综合素质”的名义拒绝录取他们,就无异于对农村学生构成双重歧视、二次伤害。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认为,衡量一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有一些标准可以量化,如对某一门课的掌握程度,也就是现在几门课的考试成绩。但有一些能力,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等等,往往不能通过一个分数,通过一个量化的标准把它体现出来。他认为综合评价应该有足够多的方面和足够多的信息,来提供给一个评价者,让他可以全面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不是只通过这个学生所在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填的一张表格。山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生人员也说,有的高中学校所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明显缺乏严肃性,如有的学生某些评价项目六学期全A,有的六学期全B,有些学生报告里拼凑虚假的痕迹明显存在。
      劳凯声教授认为:综合素质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健康、审美表现等大的方面,分解成可以比较,可以量化的要素。如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会表现在很多方面,个人行为方面,社会公益的意识方面等等。在国外,很多国家在录取一个学生时,就会考察他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他社会公益方面做得怎么样等等。
    农村孩子已吃亏多多,招生就别再难为他们了
      高分退档的背后,谁来保证公平。公平,成为不少媒体评论此次山东临沂退档事件的关键词。一种普遍的担心就是,作为录取依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将一批农村学子挡在校园之外。
      12名被退档的学生,究竟是因为哪一项综合素质评价被退档?他们是否像一些媒体猜测的那样,来自基础教育并不发达的农村。带着这样的疑问,向临沂师院招生办求证,但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不能透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事实上,人们的这种担忧是有现实依据的,因为招生中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已经被很多人认为城市考生受益更多,推进迅速的自主招生就是一个例证。吉林大学今年1月份公布的2009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其招生对象与条件之一是:具有文学、外语方面的特殊才能,高中阶段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前20名),或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优胜奖(前20名)等,或出版独立创作的文学作品,且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贯优秀者。这样的要求对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生源而言很难达到。而吉林大学的录取结果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现实——31名入围者大多来自大中城市的重点高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今年,我国共有76所高校作为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且大多为国内名校,而作为一般本科的临沂师院只是山东省仅有的两所试点院校之一,未来高校的招生制度改革无疑还会进一步扩大,如何在招生改革的过程中兼顾对农村学生的公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劳凯声认为,现在很多城市家庭对自己的孩子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比方说带着他们去做艺术、体育方面的(培训),参加一些特长班等,在这点上,城市考生的起点要高得多,对于农村考生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了80%,这是绝对的优势,甚至还要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在1999到2001年的3年间,农大的农村新生比例在39%左右,但是从2002年开始,农村新生的比例就连年下降,到2007年仅为31.2%。而据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介绍,在一些重点大学里面,农村生源的比例仅在20%左右。
      对于农村孩子在高考制度下的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也认为这几年在加剧。他说,如果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不是特别关注农村考生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话,农村孩子可能会在这种综合评价中进一步吃亏,农村孩子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会进一步下降。他建议有关部门应该规定农村生源在学校中的比例,同时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农村学生的利益。
    (本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1+1》、《中国青年报》等相关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