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开化县华埠镇伊家坞养殖场场长祝建全
通讯员
余华中章忠华
一条信息,促使在外打工15年的开化华埠镇华民村农村青年祝建全返乡创业,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将一个空塘水库和一片荒地,变成了“六畜”兴旺的综合养殖场,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8月初,我们冒着酷暑来到华埠镇华民村伊家坞水库时,看到祝建全正打着赤膊在猪圈里打扫卫生。说起自己的创业史,祝建全真诚地说:“说实话,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建设新农村的好消息,我恐怕要在外打一辈子的工。”
今年40岁的祝建全,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受限,只好跟随姐夫学泥工,但他骨子里就有股创劲,总想自己闯一闯。22岁那年,祝建全独自一人到江西玉山承租了上千亩山,种起了段木香菇。由于不熟悉当地气候变化,又缺乏种菇技术,短短两年亏本2万多元。
首次创业失败,祝建全只好又外出打工。他听说广东打工工资高,就和本村几个人赶到广东家私厂最多的中山市大冲镇打工。结果找了一个多月没找到活干,身上带的钱也快用光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看到那里的空坟墓很多,造的也宽敞漂亮,离村庄又近,晚上就住在山上的坟墓园内,这一住就是20多天,后来,幸亏遇上了一位好心的饭店老板,给他们提供了一位开化老乡在某家私厂当工头的信息,才找到了差事。三个月后,由于祝建全做的产品质量好,工头很满意,就开始自己带班,成了一名拿计件工资的班长,后来还承包了一个车间,一干就是5年。
一天,祝建全突然接到一个原来一起打工的嵊州人的电话,说他在家乡办了一家家私厂,请祝建全到他厂里当车间主任。于是,祝建全带上妻子转到了嵊州。勤劳能干又肯吃苦的祝建全深受老板的重用,这一干又是7年。他不但还清了当年种香菇的亏损,还在家乡建造了一幢小洋房。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逝去。一天晚上,祝建全和妻子在厂宿舍观看电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新闻后,祝建全内心的创劲被激发了。“这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机会,必须要把握好,当晚就和妻子商量,放弃打工,回乡创业。”2006年底,祝建全回到了家乡,并向村委会提出了承包伊家坞空塘水库。祝建全的想法得到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要致富,先修路”,这是祝建全承包水库要做的第一要事。从伊家坞水库到205国道有一段是一条柴草交加的山坡小路,祝建全用多年打工赚来的钱把这条小路修成了大路,接着又竖电杆、拉电线,清理水库、购鱼苗、买饲料、搭建简易房,开始了创业。然而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当年因缺乏养殖技术,放养的鱼苗死亡率很高,不但没利润还亏损不少。但祝建全并不气馁,他找原因找对策,迅速调整自己的创业规划。从去年开始,祝建全不再单一养鱼,而是利用水库周围独特的环境优势,养起了猪、牛、鸡、鸭、鹅等,开始多种养殖。不懂技术,他就跑书店,请专家,边学、边实践。现在祝建全养有7头大黄牛、7头母猪、50多头肉猪、100多只土鸡、35只珍珠鸡、20多只鸽子、100多只洋鸭,水库里还放养了500多公斤鱼苗,乱泥田里则放养了龙虾。综合养殖、综合利用,让祝建全尝到了甜头,仅出售肉猪一项就创收近5万元。“中秋节就可开始出售清水鱼了,估算今年毛收入就有10多万元。”祝建全乐滋滋地说。
祝建全说,自己创业又苦又累,但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再苦再累心里也踏实,明年他准备把另一个小坞的10多亩乱泥田也转包来养龙虾,同时扩大养鸽规模,待条件成熟时,再建一个生态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