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上半年,我省渔民收入逆势增长

人均收入4986元,增幅达8.3%

  见习记者 程益新
  2009年,我省海洋与渔业经济承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海域使用继续保持旺盛增长势头、渔业生产总体稳定、渔民收入稳中有升、水产品出口数量增加。据统计,上半年我省渔民人均收入逆势增长,为4986元,同比增8.3%;水产品初次销售价格突破每吨万元,同比上升6.1%;水产品出口量12.56万吨,同比增长22.36%。
多方促成渔民增收
  镜头:舟山朱家尖街道香莲村渔民庄小根今年开办了一家渔民客栈——“望海小宾馆”。“休渔期正好渔家乐很旺,到了开渔期我又下海捕鱼,两不耽误。”庄小根说,自己捕鱼已有20多年了,基本都是看天吃饭,每年收成有好有坏。去年家里人转产后,看着当地的渔家乐越来越红火,庄小根就想着自已也办一个,有个固定收入。他介绍说,渔家客栈装修花费不大,现在每月可净赚3000多元。
  省海洋与渔业局分析,今年促成我省渔民收入增长原因较多,首先是养殖增产,上半年,我省海淡水养殖都有不同幅度增长,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海水养殖增6.87%、淡水养殖增20.7%,苗种的投放量也同比增长了5.4%。产值增加了,成本却在下降。据统计,上半年全省饵料均价每吨下降了300元。
  渔家乐休闲基地的兴隆,为渔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今年上半年,我省渔家乐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同时,渔用柴油补贴款的发放,也对渔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专家分析,由于我省渔民70%的收入集中在下半年,因此今年我省渔民人均年收入仍有望创新高。
科技提升渔业效益
  镜头:“一般露天养虾户都是在5月初放苗,7月捕捞,一年只能养一茬。我用大棚养虾,一年可以养3茬。”象山养虾大户潘仁照说,每年梅雨持续近一个月,对怕雨的南美白对虾来说是灭顶之灾。后来在专家指导下,他建起了大棚,当气温低于18摄氏度时,还可以烧锅炉给大棚加温。“反季虾的价格比旺季时高出近一倍。”错时轮捕轮养模式每年让潘仁照多获利近100万元。
  上半年,我省通过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使养殖水产品档次总体提高。特别是标准鱼塘建设后,水质明显改善,生产条件变好,促进了经济效益提高。据统计,到6月底,我省已建成88万亩标准鱼塘,亩均产量增加30至50%,亩增产值超过1000元。同时,由于今年我省提早并延长了伏季休渔期,5月份就逐步停止海洋捕捞,水产品供应量减少,进一步刺激价格上升,使得今年水产品初次销售价格达到10007元/吨,同比上升6.1%。
  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对中低档产品需求增加,水产品的出口量也增加,中、初级水产品出口数量增加最快,尤其是蟹类。海关统计,上半年,我省水产品出口量12.56万吨,同比增长22.36%。
渔船安全明显提高
  镜头:“只要渔老大懂得一些基本的操作常识,很多海难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超载和风浪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今年趁着休渔期延长,各地加强了对渔民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为渔船安装了卫星船位信息终端和AIS渔船防碰撞系统终端。
  上半年,我省抓紧抓好渔船编组生产、检验工作,组织渔政船开展海上定点值班,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这半年中发生的渔船水上生产安全事故,比上年下降34.57%;全省完成安装的卫星船位信息终端和AIS渔船防碰撞系统终端数达到2.5万台,占应安装总数的90%;安全管理与信息服务指挥平台向重点渔业乡镇、村社延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92个渔业乡镇、村社在建设指挥平台,渔船碰撞事故同比下降40%。
防灾减灾能力加强
  镜头:日前,象山鹤浦渔民王开顺的妻子从互保协会领到了20万元的保险赔偿金。前不久,王开顺在一次渔船海上事故中意外身亡,失去顶梁柱的家庭顿时陷入悲痛和困顿。捧着保险赔偿款,王开顺的妻子百感交集:“渔业互保给了我们全家一个安慰。”
  为推动渔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特别是防台减灾工作的重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今年以来,我省多次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渔业安全联合大检查、举办防台讲座、渔业互保宣传等活动。
  据省渔业互保协会统计,上半年全省共处理渔业互保理赔案件3505起,赔付4321万元,同比增长32.66%;全省渔业互保费收入达到6761万元,同比增长34.3%;同时,协会管理费下调了两个百分点,并向上年度无理赔的1万余艘渔船发放奖励金611.1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