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大陈海域留下“莫拉克”后遗症

巨型水母暴发 渔民叫苦不迭

  本报讯 (通讯员 陈道平)日前的一个早上,台州椒江区大陈镇胜利村渔民林金福和往常一样,把渔网撒进了大海,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小时,渔网周围就游来了60多只巨型水母。眼看要撑破鱼网,林金福只好无奈地收网返回。
  林金福说,他在大陈海域捕鱼近30年,顶多在海洋里看到零星水母,但台风“莫拉克”过后,出现了成千上万的水母。水母漂浮时,就像一个大蘑菇,伞盖直径大约有1米,有的甚至达到了2米。据林金福估测,大的水母有40公斤重,小的也有15公斤左右。
  据了解,此次爆发的水母除体型巨大外,与往常所见水母体色也有很大不同,这些水母的体色都为粉红色,渔民称之为“尚鱼”,因其形状似光头和尚而得名。尚鱼经过食盐、明矾三次加工、腌制,滤去水分后可制成盐渍海蜇。
  但据渔民介绍,“尚鱼”腌制成的海蜇与我们平时吃的海蜇有所不同,它肉质薄、韧性强、可食用性差。目前100公斤“尚鱼”可腌制成4公斤海蜇,每公斤售价仅18元左右。渔民说,按目前劳动力价格算,这样的售价赚不到钱。
  专家表示,渔民所讲的“尚鱼”其实叫沙海蜇。沙海蜇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迅速,渔民遇见它们,也只好收起渔网,由于目前正是拖虾季节,不能捕虾,渔民叫苦连天。
  那么,为什么台风过后会爆发“尚鱼”灾?椒江区海洋与渔业局陈清建站长分析,这是因为台风过后,大量含有有机质的河水流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为小浮游生物提供了充分的养分,而水母又以这些小浮游生物为食,因此数量暴增。但水母属低等腔肠动物,寿命大概只有一两个星期左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