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电集团品牌栏目、老牌对农特色节目《新山海经》主办的“新农民·新点子”浙江农民创富大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大赛吸引了全省数千件农业创新项目和创意发明报名参赛。7月初,经过大赛评委会的初级选拔,评选出了10个农业创新项目和10个创意发明入围并进行电视展播,8月25日,将举行隆重的揭晓晚会,揭晓本年度浙江农民创富的“金点子”奖和“好点子”奖。以下为入围的20位选手。01号选手 王根连
王根连来自湖州德清。他的参赛项目是鳖稻谷轮作“帐子大米”。也就是采用鳖稻谷轮作的循环经济模式,在甲鱼塘里种植大米。甲鱼排出的粪便作为稻谷的肥料。稻谷在培育过程中不需要施化肥;通过塑料尼龙帐篷的覆盖,稻谷也不需要洒农药,由此种出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大米来。无公害大米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20元。王根连培育中华乌鳖,营养价值很高,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02号选手 王荣凤
王荣凤来自湖州长兴。她的参赛项目是天价茶叶黄金芽,这是王荣凤多年苦心培育出来的。“黄金芽”全年呈金黄色,属光照敏感型茶叶。和安吉白茶只有春茶低温才出现白化不同,黄金芽全年出现黄色白化变异,是一个全年可采制名茶的罕稀茶树树种。在市场上,黄金芽曾一度卖到了每公斤1.18万元。
03号选手 邬亚岳
邬亚岳来自宁波奉化。他的参赛项目是茭白田养鳖治螺。茭白是福寿螺的食物,福寿螺是鳖的食物。夏季高温季节,中华鳖怕热,茭白还能让鳖遮荫,给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茭白一个月施用一次有机肥,不影响福寿螺和鳖的正常生长。茭白、福寿螺和鳖三者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物链。
04号选手 沈彩仙
沈彩仙来自宁波余姚。她的参赛项目是野鸭反季节养殖。野鸭有个特性,只能在春季下蛋,产蛋期也就三个月,这样一来,野鸭的繁殖率低了,养殖户的效益自然就差很多。但沈彩仙却能将野鸭的产蛋期延长到9个月,不仅是春天,秋冬天鸭子都能下蛋,从而提高繁殖率。沈彩仙主要是受大棚蔬菜的启发,在秋冬季节给鸭舍营造出春天的环境,让野鸭感觉到是在春天,自然而然就会下蛋了。
05号选手 邱庆福
邱庆福来自台州黄岩。他的参赛项目是整套东魁杨梅的储藏保鲜与运输技术。邱庆福在黄岩率先开展杨梅贮藏运输的试验研究,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设大型冷库;并且自己研究制造杨梅包装运输的专用工具,总结出一整套杨梅贮藏保鲜运输技术,使杨梅在冷库中贮藏时间长达1个月,运输半径达2000公里以上,果品优质率达90%以上。
06号选手 季宝新
季宝新来自衢州常山。他的参赛项目是秀珍菇胡柚皮做成薯片。衢州常山秀珍菇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而秀珍菇一般是用来鲜食,季宝新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将秀珍菇做成了薯片。胡柚皮价格非常低,而且农户一般是扔掉的。季宝新将胡柚皮做成胡柚薯片,价格就高了近10倍。
07号选手 阮尚进
来自金华的阮尚进的参赛项目是五月上市的菱角。一般菱角是八九月份上市的,而阮尚进的菱角五月份就可以上市了。五月上市的菱角给阮尚进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普通菱角一公斤4到6元,五月上市的菱角可以卖到50元一公斤。菱角提前上市靠的是大棚技术和水温控制技术。12月底播种,次年开花,五月菱角就可以上市了。
08号选手 何小华
来自丽水的何小华的参赛项目是桔子酒。桔子是丽水太平乡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解决不断出现的桔子销售难题,何小华决定把桔子酿成酒。经过10年的研究,何小华终于酿成了和葡萄酒可以媲美的桔子酒。如今,何小华希望寻找一个合作伙伴来推广自己的桔子酒,让农民真正做到增产又增收。
09号选手 崔笑萍
崔笑萍来自湖州德清。她的参赛项目是当水果吃的玉米。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可以直接生吃。水果玉米最早是从美国引进的,尽管技术难度不小,崔笑萍还是成功培育了水果玉米,现在市场价达到每公斤10块到16块钱,比普通玉米效益翻了一番。
10号选手 邓飞龙
来自四川的大学毕业生邓飞龙参赛的项目是将农村的闲置土地分块出租给城里人。这么一来,农村闲置土地得到利用,城里人也能吃到新鲜健康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手机WAP网,让租户了解自己认养的土地上农作物和牲畜的生长状况,将农业生产和互联网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11号选手 徐如荣
来自杭州的徐如荣的参赛项目是全自动炒茶机。徐如荣是2001年开始设计全自动茶叶机的,经过8年反复试验,徐如荣终于研制出了全自动的炒茶机。传统的单锅炒茶,需要进行多次加工,徐如荣的全自动炒茶机实现了机械炒制一体化,鲜叶放进去炒制,出来就是商品茶了。
12号选手 陈荣华
来自宁波的陈荣华的参赛项目是山鸡眼镜。陈荣华养了1800多只野山鸡,每只鸡都戴着眼镜。原来野山鸡生性好斗,喜欢自相残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陈荣华想出了一招:给野山鸡戴上眼镜。经过几次改良,山鸡眼镜不但美观而且实用。戴上眼镜的野山鸡斯文了不少,1000多只山鸡也从圈养改为放养在梨园里。戴上眼镜的鸡不仅给梨园带来了好收成,自身的性价比也提升了不少。
13号选手 任正志
来自台州黄岩的任正志的参赛项目是天文施肥器。传统的施肥方法不但施起肥来比较累,而且效率也不高。而任正志发明的天文施肥器,通过改良传统施肥器,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大大提高了施肥的效率,比传统的手工劳动节省几倍时间,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洒播也非常均匀。
14号选手 徐付祥
来自嘉兴海盐的徐付祥的参赛项目是大头菜剖片机。大头菜在腌制之前,必须先削根,刮皮,剖片,而这3道程序中,剖片是最费时费力的,而且手工剖出来的大头菜不均匀,有大有小。徐付祥发明的大头菜剖片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剖片机来剖片,剖出来的大头菜大小均匀,干净利落,省工又省力,深受农户的欢迎。
15号选手 方向伟
来自杭州临安的方向伟的参赛项目是坚果破壳机。手剥山核桃好吃却不好剥。针对这一难题,方向伟发明了坚果破壳机。与以往的破壳机相比,坚果破壳机更简便、效率更高,一台机器工作一天相当于10个工人的工作量,很好地解决了山核桃生产旺季加工人手不足、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16号选手 程本岩
来自湖州安吉的程本岩的参赛项目是折叠竹篮子。限塑令下之后,曾经被扔到角落里的竹篮又被大家捡了出来。竹篮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生态环保,然而,竹篮天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携带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程本岩发明了折叠竹篮子,采用竹丝编织而成,可以重复使用。目前,程本岩已经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准备建设一个全国环保竹篮生产基地。
17号选手 许四良
来自衢州的许四良参赛项目是自动喂料器。目前很多猪场给猪喂饲料的时候,猪吃不了的,弄得地上到处都是,非常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四良用铁板做出了一个饲料斗,猪吃饲料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浪费。经过核算,一个自采食料喂斗的成本在130元左右。许多养猪户使用了这样的自采食料喂斗后,一年下来,能节约10%的饲料,而且猪儿们进食也及时了,生长速度自然也加快了不少。
18号选手 王明荣
来自台州黄岩的王明荣的参赛项目是天然清洁剂。这些天然清洁剂是用绿色环保的竹子作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不但清洁功能强,而且喷到嘴里也没关系。目前王明荣的天然清洁剂已经进入市场销售了。尽管价钱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到两倍,但是王明荣相信自己的绿色环保洗涤剂会受到大家欢迎的。
19号选手 严炳贵
来自衢州的严炳贵的参赛项目是伸缩修枝剪。一般农户修剪高处枝叶时都需要爬上爬下,很不方便。为解决这个问题,75岁高龄的严炳贵先后发明了两代修枝剪。第一代修枝剪可用于剪嫩枝,第二代修枝剪用于剪老枝。伸缩的修枝剪成本只需要20多元。
20号选手 陈为民
来自杭州桐庐的陈为民的参赛项目是太阳能专用水龙头。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又环保,但是热水器室外长管道会浪费很多水,遇到气温较低的天气,管道还会冻结,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的推广应用。陈为民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调节水温的同时,还能方便地控制室外连接管道,经济实用。
如果您支持哪位选手,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就发送“选手编号”到10621062599(免信息费)。您也可以登录武林巷(www.50xiang.com)网站投票。
8月25日,一场充满神秘、惊喜、创意的揭晓晚会,即将闪亮登场!大赛的万元“金点子”奖和“好点子”奖,最后到底花落谁家?揭晓晚会将在浙江电视台公共·新农村频道8月30日晚间5点30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