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创业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聚焦大学生农村创业(三)

  本报记者 俞廷尚
  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和越来越多的社会支持,为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铺就了一条宽阔大道。但在创业过程中,他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从事农业工作,苦累是免不了的,如何坚定创业的意志,如何选择创业的项目,如何突破前行的困难,都是大学生们需要正确面对的。对正打算投身农业的大学生们来说,“前辈”们的感受,就是最宝贵的经验。
投身农业不是一时冲动
  刘宇是景宁硕园爱心灵芝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两年前他辞去城里收入不菲的工作,来到景宁创业。“困难比想象中要多,但是我的追求在农村,对这份事业充满着热爱,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刘宇说,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大家都不希望我干农业。”但刘宇很坚定,他仔细分析过,农业的收益具有长效性,一旦走上轨道,前景就十分广阔。如今,他成立的合作社通过发展灵芝等特色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超过1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增收200多万元。
  24岁的杨骄阳在天台平桥镇承包了600亩水稻田,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遇到高温下雨天,雨水和汗水都分不清,真的很辛苦。”体力上的辛苦熬一熬就能过去,而来自生产中的各种困难和压力就必须敢于面对。“第一年,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遇到困难,别人秧都插好了,我还在翻耕、除草,心里急啊。”请人收割缺钱,晒稻谷找不到场地……困难一个接一个。但杨骄阳从来没想过退缩,“既然做了就要坚持到底,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可能成功呢。”杨骄阳自信地说。今年上半年,她的300多亩早稻收益3万多元,下半年1700多亩的晚稻将成为她辛勤付出的回报。【启示】 在农村创业,干些重活、脏活、累活不可避免,这是许多大学生不曾经历过的,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中途放弃创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刘宇和杨骄阳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认准目标、不怕吃苦、敢于面对困难。创业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并坚持下去,离成功就不远了!
用足用好扶持政策
  2007年,季萍从中国农大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种粮大户,并牵头组建诸暨市和济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季萍投入数十万元用于600多亩农田的改造,几乎用完了所有积蓄,造成农机购置资金缺口很大。没有足够的农机装备,耽误的可是一年的农事,季萍万分着急。
  后来,季萍了解到诸暨市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有贴息贷款,便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她的30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不到一个星期就全部到位,还免除了每年2000元的贷款担保费。今年,国家调整了购机补贴政策,合作社购买农机具的数量限制被取消,季萍抓住这一机遇,购置了高速插秧机等10多台农机具。“总价80多万元的机械,我用30多万元就买进了。”上半年,她的种粮收入达到了15万元。【启示】 一份调查显示,创业之初缺乏资金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的难题。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中,60%来自社会借款,30%来自家庭支持或就业收入积累,贷款等其他途径占10%。虽然各地都有扶持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向金融机构贷款并不容易。季萍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者要主动出击,向相关部门了解政策,争取支持。只有发挥好政策的效应,提升经营能力,才能更好地创业。
发挥优势勇于创新
  谢尚普在2007年创办平阳县吉隆家禽养殖合作社初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土鸡养殖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根据养殖场的特点研究新的养殖方法。“在品种上,我专门从广西引进了养殖期更短的土鸡;在生产上,我把三分之二的饲料替换为糖渣,以前养5000只鸡一天要花费1000元,现在只要500元左右就够了。”谢尚普说。
  除了在技术上创新外,谢尚普还一改以前把鸡卖到家禽批发市场的经营思路,在海鲜批发市场建立了展示窗口,吸引了众多酒店采购经理的关注。“这一招让我找到了一条新的销售途径,酒店因此成为我主要的销售对象,效益明显。”现在,他还通过产品包装、等级分类、送货上门等方式打开了土鸡的销路,去年净收入达30多万元。。“大学生要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技术、经营模式方面要有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胜出。”谢尚普说。【启示】 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经验,在初创阶段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大学生自身的优势也相当明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创新能力相对较好。浙工大就业创业指导站老师提醒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新,还需要创业者不断提高知识储备、行业经验、资源整合、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