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规范检疫行为 控制疫病传播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松材线虫病疫区检疫封锁不严、违规调运疫木及其制品(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的现象屡屡发生,致使全省松材线虫病发生形势非常严峻,疫区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为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今年,省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绿盾护林”专项行动。今天本报特刊出松材线虫病科普知识和一些典型案件,供各地参考。
什么是松材线虫病
  松树是我省分布最广、林分面积最大的森林群落。全省现有松林面积3557万亩,占林分面积的55.9%,是众多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重要景观树种。
  松材线虫病是由寄生在松树体内的松材线虫引起、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树感染此病40天即可死亡,从发病到整片松林毁灭只需3-5年时间。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的“艾滋病”。
如何识别松材线虫病
  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针叶变为黄绿、黄褐、红褐色,植株萎蔫枯死或部分枝条萎蔫、枯死,树干有天牛入侵,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材质干枯,树木木质部有蓝变现象。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是自然传播。传媒天牛携带松材线虫在健康松树上补充营养时,松材线虫从松树伤口侵入其体内。亚洲的松材线虫自然传播多属此类。二是人为传播。带有松材线虫的病材、病枝及其加工制品等通过人为携带或运输工具等传到另一地区。这种传播方式不受自然屏障的限制,传播速度快,是最主要、也是最危险的传播方式。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规定
  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疫情监测、源头管理和检疫封锁机制,相关政策法规规定:未经定点除害处理的松木及其半成品、成品,一律不准运出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所有在我省境内调运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含木质包装和电缆盘)都必须持有《植物检疫证书》,否则,按违章调运论处;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到有松材线虫病的地区调运未经定点除害处理的松材及其半成品、成品。严禁木材加工企业任意收购、加工和贩卖病材及其制品;严厉打击见利忘义、明知故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从重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调入各种松材及其半成品、成品的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征得所在地县级以上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向调出地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申请检疫;调入后,应在货到次日起7天内,报请所在地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复检。
疫情举报
  发现松树异常枯死或违章调运松木及其制品行为的,请及时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