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小平) 生鲜乳、饲料、兽药及畜产品等畜牧业三项整治工作开展半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生鲜乳收购站合格率100%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生鲜乳质量安全被社会广泛关注。今年2月以来,我省切实落实奶牛养殖场(户)牛奶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考察不同类型的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模式的基础上,4月20日,省畜牧兽医局在金华为25家生鲜乳收购站发放了全省首批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截至目前,我省已通过现场审验并发放许可证的生鲜乳收购站有99家,抽查合格率100%。
为让全省奶农充分了解奶业法规政策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知识,省畜牧兽医局汇编了《奶业法规与政策选编》,陆续发放到全省各级相关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奶业监管人员及3568个奶牛养殖场(户),并分期组织了相关培训。
根据省政府下发的《浙江省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管行政问责暂行规定》,全省3568个奶牛养殖场(户),共落实了614名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人;省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按计划完成了121批次生鲜牛奶样品的三聚氰胺和温度项目抽检检测,合格率100%。
整治期间,我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600多人次,对3568个奶牛养殖场(户)和129个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了监督检查,均未发现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饲料兽药市场有效净化
在连续两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省上下加强监管,强化检查,建立健全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制度和监管责任人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了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秩序。
据不完全统计,2-5月,全省共出动执法和督查人员12677人次,检查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1924家,畜禽养殖场(户)6748个;抽检监测样品44454批次(含畜产品),其中,“瘦肉精”36642批次,合格率99.99%;三聚氰胺666批次,合格率99.85%;莱克多巴胺6208批次,合格率99.87%。
通过检查,我省还建议农业部注销停产、拆迁、兼并等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20余家,取缔非法企业2家,查处“三无”企业或产品6家,查处违法饲料产品246.2吨、抗生素滤渣0.7吨、莱克多巴胺白色粉末2.5公斤,立案查处16起,涉案金额125.74万元。
饲养环节未见违禁药物
全省畜牧业三项整治工作会议后,我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大了兽药及畜产品专项整治力度。截至6月下旬,全省共出动监测人员2763人次,检查监测兽药市场1278个次,抽样检测了309个兽药样品。在农业部今年第一期兽药GMP飞行检查中,共有17个省(区、市)29家企业被通报,要求停产整顿,我省企业未列其中。
针对年初以来生猪价格下滑,部分省市违法使用“瘦肉精”有所反弹、个别省份出现肉牛等反刍动物饲喂“瘦肉精”等严峻形势,我省以养殖为重点监控环节,以育肥期生猪为重点监控对象,突出强化饲料生产、生猪养殖、上市生猪质量安全监管“三道关”,先后深入杭州、湖州、绍兴、衢州等生猪主产区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开展了大范围、高密度的“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拉网式监测和跟踪抽检,全部样品均未检出违禁药物。
下步整治突出四项重点
针对下阶段的整治行动,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强调了四个环节:
——突出重点。即以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对象;以明确规范、落实责任、质量监测、监督检查、依法整改为重点环节;以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和解抗剂、畜产品中“瘦肉精”、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产品。
——严肃整治。要选择1-2个突破点,开展拉网式检查,从严处置违法违规案件,形成威慑作用。
——加强合作。各职能部门要在检测结果、出台文件、案件查处等方面进行信息共享;开展行动时,应做到信息共享、沟通顺畅、联合行动、形成合力。
——构建长效。围绕“责任、责任追究、准入、准出”四个关键点,在考虑各类整治对象共性的基础上,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以多位一体的方式构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