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升起的东海,蔚蓝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无尽的活力。数千年来,浙江人民依海而生,从大海中挖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已从改革初期的不足百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677亿元,占全省GDP的12.5%,明显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渔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29元。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近年来,我省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沿海基础设施及要素支撑保障作用日益显现,三次产业的比例从2002年的21:36:43调整为2008年的9:42:49,以船舶工业、临港石化和港口运输、海洋旅游为代表的海洋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宁波、舟山为中心,温台、杭嘉为两翼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港口航运业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省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7个,新增吞吐能力1.74亿吨。到2008年底,全省沿海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28个(不含洋山港区),港口通过能力5亿吨;全省运力总规模已达1291万载重吨,运力总量居全国各省市第3位。2008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5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中宁波-舟山港达5.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48万标准箱,居全国第4位。
临港工业全面发展
目前,我省以石化、钢铁、修造船、重型机械、电力、水产品加工等为主的临港工业格局基本形成,宁波、乍浦两个临港石化专业园区初具规模。2008年,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581亿元,造船完工量535.6万载重吨,位居全国第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海水淡化设施34个(套),产水能力达到7.75万吨/日,工业企业直接利用海水达到120吨/年以上;海水利用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年产值达25亿元;全省海洋生物制药业年总产值超过30亿,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提高
海洋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土地、水资源等要素支撑显著增强。至2008年底,全省用于临港工业、交通运输、渔业等海域确权面积累计达到123万亩;全省每年海涂围垦造地10万亩左右;每年直接利用海水120亿吨以上;涉海产业新增就业岗位180万个,对改善沿海地区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