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7月18日是我国第二个“海洋宣传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海洋中国60年”。
浙江是海洋大省,领海与专属经济区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近2.6倍,海岛、岸线、滩涂、渔业、海洋旅游等资源名列全国前茅。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浙江的海洋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放初期“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传统产业发展为涵盖渔业、港航、临港工业、生物医药、海洋旅游、海水利用、新型能源等现代产业;从“无序无规、过度索取”的粗放式利用逐步转向“科学用海、人海和谐”的科学开发;从“陆主海从、防御为先、有限开放”的传统海洋观转变为“海陆统筹、资源宝库、生态屏障”的现代海洋理念。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677亿元,占全省GDP的12.5%;海洋综合管理不断规范,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海洋科技、文化、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60年来浙江海洋事业取得的辉煌成果,凝聚着奋斗在海洋事业战线上广大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智慧,也是浙江人民充分发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的生动实践。
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区域竞争压力加大的挑战,海洋事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增强全社会海洋意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举措,努力打造新平台,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要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意识。坚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缓解要素制约、拓展发展空间、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港航强省建设,大力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浙江经济在更高层次发展。
——要进一步增强海洋国土和资源意识。加强对海域、滩涂、海岛、岸线等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切实保护,既要保障重点建设需要,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要素支撑;又要严把供海关口,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要进一步增强海洋环保意识。真正认识海洋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和气候调节器的重要作用,以资源环境容量调控不同区域开发强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大力开展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生物资源养护行动,努力保持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
——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兴海意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建立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集聚海洋科研资源,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拓展海洋开发广度和深度。
海洋是浙江未来的潜力与希望所在,海洋事业大有可为。我们要宣传海洋、关注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增强全社会海洋意识,推动海洋事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