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杨梅树下林业专家“收徒”授技

  •   日前,长兴县林业局邀请湖州市林科所、市林技站的专家到杨梅山上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现场技术培训班,来自长兴雉城、夹浦、小浦等地的杨梅种植户近50人齐聚渚山村杨梅山庄,向专家“取经”。
      杨梅树下,“师徒”相见,格外亲切。渚山村负责人说:“去年雪灾后,市林业专家2次进村服务,效果非常好。今年村里的杨梅产量虽然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效益要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总产量在1000吨以上,产值超过了1000万元。初步算了一下,平均每户农户有近2万元的进账,好的在10万元以上。”他指着边上的一棵杨梅树说:“我们这里的杨梅树树龄已近30年,树高枝多,管理、修剪技术跟不上,采摘困难,很多种植户只能望果兴叹空欢喜。”
      湖州市林技站高级工程师、经济林首席专家钱银才手持修枝剪,开门见山,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像这样的大树,当中撑起‘一把伞’,争肥争水争阳光,枝头挂果很好看,架梯采摘费力耗时又危险,这样的果子好看不中用。”他接着说:“要让大树矮化、阳光普照,就得在中间高大的主干上动手术,通过‘开堂’或开‘天窗’、截干拉枝,使树体向多层或宝塔型转变。通过3年修整,不仅杨梅的产量不会受影响,而且果实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当然采摘也会更方便、省时。”
      边上一位梅农说:“钱老师,去年你帮我修的那棵树,今年就明显不一样了,果子大,采摘容易,价钱也好。但真要自己去做,是件很困难的事,去年你们走了之后,我上了好多次山,每次走到树下,总是下不了手,只能小打小闹剪几刀,结果还是老样子。今年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整整了。”
      钱银才对他说:“剪几刀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却很有学问,用行话讲叫‘一刀管3年’”。“一刀下去,这根枝条往什么方向长,长起来能结多少果,就基本有数了。所以修剪时,既要判断出枝条的生长势,也要看整株树的结构和形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想叫它往那里长,你给它留的空间够不够?它能不能吸收到更多的阳光?采摘时是不是很方便?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那么这一刀就剪对了。”
      在一旁的市林科所工程师朱炜迅速爬到树上,边比划边修剪,几刀下去,原来密不透风的枝条随即落下,一片空间就出来了。他指着留下的枝条对在场的梅农说:“这几根枝条留下了,往外长的新枝可以得到扩张,结果后人站在地上就能采到,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枝条明显要比第一层往里缩一点,这样采果也方便,用一把小凳子就可以了;第三层又往里缩一点,用一把高凳子也能摘到。像这批大树,留3到4层枝条就行了。”
      看到专家剪得得心应手,老书记的手也痒起来,他接过朱炜手中的剪刀,边剪边问:“剪这根行不行,留那根好不好。”不一会,整根枝条也像模像样了。
      在场的杨梅种植大户一个个拥向专家请教,几位专家分头讲解,并与他们约定,等天气稍凉一点,再上山走访、指导。种植大户表示:“这样的科技服务实在、管用,我们欢迎。” (杨健 陈光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