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周刊

开心农庄:用网络种地

  近日,记者在昌平果树研究所的办公室里,看见了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市场营销部副部长程伟等人负责研发的“开心农庄”,这是一种利用真实果园与人们建立远程遥控种植的互动体验项目,目前处于最后调试期,即将正式投入使用。
  程伟告诉记者:“加入‘开心农庄’后,你要承包一块土地,选择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作物。然后通过网络全程操控作物的生长过程,果实成熟后,我们会派人送货到家。”目前,昌平果树研究所500亩的土地里,有150亩服务于“开心农庄”。
  在程伟的指导下,记者登录用户名,进入“网络农庄”的界面。在视频窗口中,真实的苹果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树叶在枝丫上轻轻飘动。程伟说:“我们在果园里安置的摄像头,可以24小时全程监视果树情况。摄像头可以根据你的操作指令360°旋转,全景视野,帮助你看管自己的地。”
  在视频窗口的左边,记者看到“自动扫描”、“喷淋开关”、“施肥开关”、“电灯开关”和“大门开关”五个操作按钮。点击“喷淋开关”,视频里一根1米多高的白色管道开始喷出水花,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延误,同步可视。
  为了让“开心农庄”的用户有一种真正的“地主”感觉,用户所租赁的土地会被工作人员围上栅栏,并设立大门,用户可以高悬自己拟定的门牌,比如“郭家小院”。另外,在农时季节,工作人员会定期为果树修剪枝丫。
  在程伟看来,“开心农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在提供全新休闲方式的同时,它大大提高了土地的收益率。“以前,研究所里的水果、蔬菜不仅用于种植研究,还向市场推广,但我们不能保证它们被市场完全消化。而‘开心农庄’的客户通过付费来购买这些产出的果实,帮助我们规避了产品的市场风险。”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关注饮食质量。通过视频上的互动,人们直接参与并监管作物生长的全过程,增加了对产品的信任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樊平告诉记者,“开心农庄”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模式,如果发展成产业,的确可以有效规避一部分种植风险,并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但眼下在具体运作中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的影响。“比如用户施肥过量就会导致土地板结,而土地一旦受损,恢复起来绝非易事。”樊平说,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2%,科学的运作创意绝对值得鼓励,但千万要警惕,不能让土地沦为高收入者纯粹的娱乐工具。
  (摘自《北京科技报》2009年6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