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据报道,近日某市一位农民工因顶着烈日在工地干活,最终导致“热衰竭”,幸亏及时送医院抢救才脱险。每到高温季节,听得最多的总是农民工在工地上中暑倒下的消息,心里很不好受。
毋须讳言,眼下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我们不少企业纷纷派出人员进厂矿下车间慰问一线职工,给工人送去西瓜、棒冰、矿泉水等防暑降温品,使基层职工感受到了阵阵“凉意”。送清凉是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当然值得提倡,但仔细想想,送清凉只能是一次两次,“凉意”只能维持一段时间,而炎热的夏季却要持续很多天,一次两次慰问,解决不了职工夏季的劳动保护问题。一个“送”字,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关怀,表现的是一种姿态,它对职工的安全度夏,没有长久的作用。
近闻某建筑企业作出了规定,合理安排工序和工程量,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高温期间每天10时30分至15时实行停工休息。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两头、歇中间”的夏季错时工作制要比单纯的送清凉更贴近民工、更有效果。
由此可见,高温关怀应从细节入手,除了有关人员送一两次清凉外,采取夏季错时工作制也是一种好办法。另外,也可以为民工兄弟每人配备一个军用水壶,在露天工地附近搭建一两个遮阳蓬、配几台电风扇,每天为民工提供充足的饮用水(茶水、盐水等)、清凉饮料(绿豆汤、冰水等),使高温关怀取得明显实效。
开化读者 徐曙光 余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