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丽娟) 最近,本报组织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奖问卷调查”,众多合作社社员参与了这项活动。调查表明,合作社社员最希望了解科技方面的信息,特别是生产、营销环节的科技信息。另外,参与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合作社社员表示对省外、国外合作社的信息感兴趣。调查显示,合作社目前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新技术缺乏,其次是因资金不足导致服务设施跟不上。
36.2%的社员急需新技术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最希望从报上了解哪方面内容”时,有36.2%的社员选择了科技信息。其中,最希望了解生产、营销环节科技信息的分别占48%和39.7%,其余的社员希望了解加工、仓储环节的科技信息。另有29.3%的社员表示最想了解政策信息,还有22.4%和12.1%的社员分别选择了市场信息和管理经验。
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认为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有31.9%的合作社社员回答是新技术缺乏。
参与问卷调查的景宁县新星雪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德钱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社员100多个,其主要职能是为社员提供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服务。兰德钱说,他是从2001年开始种植雪梨的,至今已有八九年,目前种植面积有200多亩,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但即便是像他这样的种植户,对新技术的掌控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他举了个例子:他们合作社生产的梨内质很好,但有40%左右的梨外表不太美观,影响了销售。考虑到这些梨是种在海拔500多米的山上的,他猜想有可能是因为梨缺水,才导致其向阳的一边小、背光的一边大。于是,他准备给200多亩梨全部安装上喷灌设备,但这得花上20万—30万元钱,况且最后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兰德钱说,他们基地离景宁县城大约有10多公里路,这在山区应该不算太远,但由于路况不好,梨在运输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开裂。于是,他又想,要是有能减少裂果的品种和技术该有多好。
慈溪市桥城鹅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士辉告诉记者,对种植户、养殖户来说,技术是最要紧的。他说,他养灰天鹅已有七八年光景,去年10月,他发动周边七八户农户,成立了这个合作社,由他负责提供苗鹅、技术和销路,现在合作社的养殖规模为5000羽左右。他们生产的灰天鹅主要销往慈溪周边的宾馆、酒店,每羽(约5公斤左右)售价为160元,供不应求。灰天鹅不同于普通白鹅,对养殖技术有特殊要求。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遇到技术难题,就求助于上游供种单位,其它能获取技术的渠道不多。
20.4%的社员感觉合作社很差钱
在本次调查中,有20.4%的合作社社员表示,因合作社资金不足导致服务设施跟不上。
台州市黄岩惠农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缪永志说,他们的合作社是去年4月成立的,现有社员34个,主要为周边五六个村的农户提供免费育秧、统防统治等服务,服务面积在800亩以上。因当地农户做生意的较多,所以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很受欢迎。但限于资金,想进一步扩大服务有一定难度。缪永志拿免费育秧举例说,虽然今年当地农业部门给予了每亩50元的补助,但每亩成本就要80元。合作社贴钱搞服务总不是长久之计。
另外,合作社原有3台拖拉机,今年他们打算再买一台收割机,价格在6万—7万元。按目前的购机补贴政策,可以享受2万元左右的补助,但自己还要付4万—5万元,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他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
平湖市当湖街道黄家浜村专业合作社社员王建平说,他们的合作社刚于今年4月成立,有社员近40个,种植面积1000亩。因成立时间短,合作社资金总额才3万元,这是社员按每亩30元标准上交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资金来源。所以,目前合作社能提供的服务也仅仅停留在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上。
合作社很需要开眼界
调查还显示,有18.6%的合作社社员信息不灵,有89%和77.6%的合作社社员表示对省外、国外的合作社信息感兴趣。
合作社资金不足,很需要政府支持。本次调查表明,虽然有56%的合作社社员曾获得过政府的项目支持,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主要是享受了购机补贴或其他小额补贴。
[记者手记]
为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服务,加快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目前,省农业厅正在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科研机构、农技人员,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实行“一社一顾问”。该活动请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聘任科技人员的意向及近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将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需求,落实科技人员,帮助合作社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聘任科技人员为科技顾问,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另悉,今年5月间,省农业厅与省农信联社签署了银农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银农双方将加大对现代农业、支农项目的支持,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加强村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管理等六个方面开展合作。今后,省农信联社将优先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企和村经济合作社等提供贷款,并实行优惠利率。这是继2006年省农业厅与省农信联社联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贷款授信后的又一次重大合作。据统计,2007-2008年,全省合作社及成员共获贷款26.49亿元,惠及700多家合作社、3.2万户成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资金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