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林业

金华两大树 堪称树中王

  近日,经浙江林学院树木学教授楼炉焕和林木育种学教授斯金平考察测定,磐安县安文镇东川村黄连坞的一棵有“中国香榧王”之誉的古香榧树龄应该在1500年以上。相比于此前1200年的判断,“中国香榧王”一下子增寿300岁。
  黄连坞古香榧群落共有600多棵,其数量之多、树龄之长、长势之好,在国内极为罕见。其中最大的一棵香榧树高30米、胸径2.98米、树冠覆盖面达23×23米,树干已中空,但长势良好,据说最高年产量可达900公斤。
  两位专家原打算用生长锥测定,但由于被鉴定树木的树体偏大(胸径均在1米以上,而国内最大的生长锥长度仅40厘米),且该古香榧树已严重中空,因此无法使用生长锥。在听取了当地相关部门有关古树基本情况的介绍后,他们查阅了历史文化资料,测量了基本数据(胸径、树高、冠幅等),记录了与树木生长相关的立地条件和生长态势,走访了当地群众,并根据生态学专业知识,确定了它的最终年龄。
  据历史记载,唐高宗李治时,磐安的香榧已经是朝廷的贡品。李治在位是公元628年-658年,也就是距今1351年-1381年。在当时的交通和信息条件下,首都长安(今西安)与磐安远隔数千里,磐安的农副产品要被皇帝知道,并指定为贡品,一般要具备诸多条件:首先取决于它本身的品质,香榧果香脆鲜美,自然是符合条件的;第二有较大的产量和消费群体,可以从点到面影响远方;第三是要有中间媒介,例如熟知香榧的人在朝廷做官,向皇帝推荐。
  专家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种农副产品要完全符合上述条件,没有一两百年时间是难以实现的。而安文镇东川村黄连坞的香榧古树群是磐安香榧的发源地,由此推断,该群落的“中国香榧王”年龄应在1500年以上。他们说,香榧是长寿树种,在生长条件优良的黄连坞,香榧存活年龄达到1500年是完全可能的。
  无独有偶,在兰溪市西北部山区与建德市交界的黄店镇蒋塔村,有一棵女真树,树龄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根部周围长1.9米、直径60厘米、树冠4米、高约10米,被称为“女真树王”。
  据村中长者、85岁的老人卢振麟介绍:他小时候这棵大树就在村里了,听他爷爷说,这棵大树是村里的见证树,与村子的历史基本相同。大树曾经有一次枯萎过,后来人们在它的树根上添了泥土,用石块砌成圆形,这棵大树又长出了叶子,而且四季常青。每年的农历四月和八月,会开两次像桂花一样的黄花,其香味也像桂花。
  蒋塔村坐落在山上,高耸如塔,山顶平坦如点将台,故名“将塔”,后改为“蒋塔”。该村有220户、714人。其中以卢姓为主,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卢姓为清朝康熙年间从本镇白露山脚村迁入,这样推算,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这棵树曾经有外地人愿出16万元的高价购买,蒋塔村人视如珍宝,不肯卖。2001年,兰溪市将其列入珍贵古树保护名录,蒋塔村人更加爱护这棵树,把它称作“女真树王”。(吴警兵 刘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