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林业

修建的是林道 延伸的是希望

江山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1000公里林道,届时可年增效4600万元

  “现在真是方便啊。”近日,笔者来到江山市峡口镇上步坑山场,业主戴文华正雇车将竹木往山下运,想起以前背驮肩挑、艰难作业的情景,戴文华心生感慨。
  修建林道尝到甜头的,又何止戴文华一人。去年江山市启动“千里富民林道”建设工程,仅一年时间该市就建成林道250公里。今年全市计划建设林道200公里,但申报并要求立项的竟达到了577.3公里。据悉,该市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1000公里林区机动车道,待林道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增效益4600多万元。
民间资本大融入
  廿八都镇富强村山场资源丰富,有1万多亩毛竹、油茶、杉木等经济林。由于山高林密,加上通山的只有羊肠小道,导致运输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借‘千里富民林道’东风,我们村筹资近50万元,新修建了5.8公里林道。”村党支部书记徐立新说。“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撬’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林道建设的积极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据该市林业局副局长陈林洪介绍,当地政府出台了补助政策,对验收合格的林道视建设难度大小,每公里给予5000元-3.75万元不等的补助。
  由此,一批山场经营业主竞相申报立项,加快了林道建设步伐。戴文华投资40多万元,建成了5.26公里林道。这条林道,不仅打通了山场的交通运输“脉络”,也成了广渡等周边4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保安乡保安村山场业主陈方根投资12万元,在其经营的1100亩竹林周围,修建了近3公里林道。江山市康达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豪杰与人合资,在长台镇深渡村黄泥坞山岗开发了1500亩生态果园,并投资数十万元,在果园及周边修建了29条近40公里林区道路。
  据统计,去年江山市林道建设总投资1600万元,政府补助41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200万元。
林业生产大增效
  江山市是全省林区县(市),全市林业用地220.7万亩。修建林道促进了林业增效。
  戴文华跟笔者算了笔账:以目前的经营状况,他每年可从经营的700亩山场上,采伐毛竹50万公斤以上。修通林道后,仅人工采运成本一项,便可节省10万元以上。加上道路修通后,经营管理得到改善,竹梢、竹枝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每亩可直接增收100余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我投资在林道建设上的费用,两年便可全部拿回。”
  “修建林道投资省,回报快。”徐立新说,去年他们村修建的林道惠及3600亩山场,其中毛竹1800亩、杉木1500亩。每亩毛竹可节省采运成本150元,每亩杉木则可节省1000元左右。尝到甜头的村民,今年又主动筹资,准备新建一条洋田至大排路的林道。
  林道修建后,林农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林地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如毛竹低产林改造,林道修到哪里,毛竹低改就进行到哪里。保安乡保安村陈方根承包的1100亩毛竹山,原来经营水平一般,建了林道后,他对竹园进行全面垦复、施肥,林分质量明显改善,去年遭冰雪冻灾的竹林,可提前两年恢复到正常水平。据悉,去年江山市共实施毛竹低改2万多亩。
  林道建设提高了林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去年碗窑乡毛家殿村清理残木时,起初因运输成本过高,仅挑规格大的林木运下山,被冰雪压折的大量松阔小径材都留在了山上。自毛家殿至坑尾的4.53公里林道打通后,该村运下山的小径材和采伐剩余物达100万公斤,增收30多万元。
现代林业大提升
  林道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推进了江山市现代林业建设的纵深发展。“林道建设促进了林权流转。”张村乡龙头店村党支部书记毛土根说,小南坑自然村的26户村民一直想通过流转村集体的700多亩山场,达到下山脱贫的目的。山场林木质量不错,总蓄积在5000立方米左右。无奈山场距通村公路有3公里左右,运输不畅,影响了山场对外招标的价格和业主的经营积极性。“后来,我们把山场流转与林道建设配套推进,一举破解了流转难的问题。”毛土根说,通过配套林道建设,山场林地成了“香饽饽”,流转金额提高了40万元以上。有了这笔钱,下山脱贫工作整体启动,目前,该自然村已在市郊的清湖镇选址落户。
  “再用4年时间,江山将建成1000公里林道,构建四通八达的路网,让林农彻底告别林区劳作肩挑手提的时代。”江山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勾勒着林道建设的蓝图。
(张健康 王荣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