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典型报道

活树变活钱 叶子变票子

——我省林权抵押贷款的N个样本

丽水:“三个创新”激活森林资源

  •   丽水是我省森林资源总量最大(林地面积占全省1/4)、人均占有量最多(林农人均山林面积近10亩)的一个市,全市有山林面积2100多万亩,以每亩价值1000元计算,理论上能够盘活的融资总量可达200亿元,
      “活树变活钱,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银行’,”这是丽水百姓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一种形象说法。据统计,丽水市自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两年多来,林农小额贷款授信额度已从2006年前的平均每户4200元提高到目前的5万多元。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125户、金额4.28亿元,有力地推动了丽水百万山区农民创业,促进了村农增收。2008年该市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达到190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76%,5个林业重点县林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5%。林权抵押贷款有的被林农用于发展农家乐,有的被用于“走出去”创业,有的被用于下山脱贫、危旧房改造。据悉,目前,该市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超市的就有10万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创业资金来自林权抵押贷款。2007年以来,全市实现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搬迁13672户50433人,除政府补助外,一部分资金也来自林权抵押贷款。
      在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丽水市注重“三个创新”:一是创新流转平台。为了解决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的资产确权、抵押登记和流转变现等问题,全市9个县(市、区)均组建了“三中心一机构”的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并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资金三到位。其中,“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确认、变更、过户、抵押登记等服务;“森林资源收储中心”主要为林农、林企贷款提供担保,并按规定对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收储和处置;“林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收集和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信息,组织林权流转、招标、拍卖等活动;“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机构”主要为森林资源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提供调查和资产评估服务。
      二是创新贷款方式。根据当地金融生态环境优良和中小林业企业、林农占比高的特点,丽水市因地制宜地推出了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主要面向千家万户的林农,以农户信用加林权抵押的方式核定贷款额度,并采用“集中评定、一次登记、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林权抵押贷款”主要是对森林资源好、权属清晰、变现容易的林权,直接向银行抵押贷款,以解决林业企业和生产经营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则由收储中心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借款人以林权向收储中心提代反担保,重点解决政府扶持的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专业户在产业化初期的融资需求。
      三是创新配套机制。包括利率优惠,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对2万元以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由地方财政按利率优惠部分的50%给予贴息,对执行基准利率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按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风险补偿,参照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对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林业保
      险,将林木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全市以打
      包联保的方式,由财政出资统一保险、统一理
      赔,投入保费1092.9万元,完成森林火灾保
      险2073.5万亩,实现有林地面积全覆盖;
      税费减免,适当减免林权评估、抵押登
      记、贷款担保、流转变现等环节的费
      用,缓征育林基金和更新改造
      资金,实现林木从采伐到
      销售零收费。
    安吉:守着“金山银山”好创业
      安吉是全国十大竹乡之首,现有林用地192万亩,占总面积的70%。2008年,该县林业总产值105亿元,其中林业一二产业产值达85亿元。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将金融创新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创新实践,畅通了林业投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林农和林业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至2009年5月末,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950万元。
      安吉作为我省森林资源抵押贷款4个试点县之一,其主要做法是:
      ——开展试点,稳步推进。
      面对县域经济和林业资源的特点,安吉县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为主,以试点推进方式展开了林业资源抵押贷款尝试。
      2003年,安吉县对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杭狮茶叶总公司承包经营的250亩青梅山经营权进行评估和分析,认为该青梅山地理位置理想、开发潜力大、林地价值高,且公司的茶叶加工经营情况良好,试点条件成熟。征得当地林业部门同意,安吉农信联社以青梅山经营权作抵押,发放贷款200万元,缓解了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难题。目前,公司以该林地为资产引进了总投资2.2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抵押的林地资产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贷款投放取得明显效益。
      2005年,根据安吉竹林资源丰富、竹林再生力强的特点,安吉农信联社以毛竹林经营权作抵押,向竹林承包大户杨忠勇发放100万元贷款。该毛竹林面积1570亩,评估价值342.3万元,货款抵押率30%,两年一次的毛竹砍伐期收入可达40万元。结合竹林培育的周期性,安吉农信联社发放了不同期限的中长期贷款,有效地解决了毛竹林收益周期长的矛盾。
      如今,安吉县所有农村信用社均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充分发挥了林业资源的作用,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特别是2008年,安吉农信联社以灵峰寺林场林权为抵押,向安吉竹博园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400万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省林权抵押贷款最大的一笔业务。
      ——加强合作,建立平台。
      安吉县先后制定了《森林、林木、木地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抵押管理办法》等。同时,成立了安吉县林权管理中心、安吉县林权交易中心、安吉县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安吉县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为林权确认、变更、过户、抵押、流转等提供服务。另外,安吉还采取集中办公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林农,切实解决了林农贷款担保难。
    “衢江模式”破解林农贷款难
      林业是衢州市衢江区林农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其竹产业更是该区农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林业投入不足、有资源没资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自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区把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逐步探索了一条林权抵押、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放贷的林权抵押贷款“衢江模式”。至今年5月,全区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443万元。
      ——成立担保公司。衢江区杜泽镇姜孟村是一个以生产、加工毛竹为主的小山村,农户收入的80%来自竹产业。为解决林农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姜孟村成立了“衢江区诚信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担保公司成立后,农户贷款的担保问题迎刃而解。
      ——建立运行机制。农户申请贷款,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担保,金融部门按1:3的比例向农户贷款。每个申请贷款的农户又用自己的竹林或其它用材林、经济林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签订反担保合同。在合同中双方约定:一旦贷款的农户不能如期还款,担保公司可将农户的竹林等经营权流转给他人,也可将农户的竹加工产品扣留给担保公司。这样,担保风险大大降低。同时,有了担保公司的担保,金融机构不仅乐于对林农放贷,同时还给予下浮30%的利率优惠。
      ——强化三方联动。农户、担保公司、金融部门三方既是借贷和担保关系,也是利益共同体,特别是担保公司和农户建立的担保和反担保关系,实现了在担保条件下的信贷安全。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农户担保贷款230万元,至今没出现过一次违约情况。目前,该村的贷款余额达60万元。
    (本版稿件由省林业厅提供)日前,参加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推进会的与会代表参观了江山市林权管理中心。 张健康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