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马晓燕)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首先要解决脱困问题。海盐县通过调查,把重点放在帮扶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生产上,根据低收入农户实际情况和自我选择分类指导,让2600多户低收入农户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调查数据显示,低收入农户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家庭有人患大病或慢性病,在已确定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中,1116户因家庭有人患大病或慢性病致贫,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41.95%。海盐县把家庭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费用部分实行补助。
在各项农业生产项目中,低收入农户对发展畜禽养殖生产情有独钟,畜禽养殖列希望发展的首位,总共有1100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41.35%。针对低收入农户的意愿,海盐县推行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提供贴息小额贷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种养业。有劳动力和就业愿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
从调查情况看,最有效的帮扶机制是 “一户一策一干部”。海盐县建立健全社会化帮扶机制,动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与低收入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活动,全面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人员,做到分类指导、分户决策、帮扶到户、责任到人,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服务。西塘桥镇新兴村低保户吴领囡,是一个肢体残疾人,还是家里唯一的劳力。西塘桥镇慈善分会秘书长沈福林是他的结对干部,沈福林通过慈善分会送他新品种兔子,还送他饲料,需要技术也帮忙联系。吴领囡平时只要出去割点草,看准时间喂食就行了。据估算,今年他仅卖兔毛这一块收入就有5000元左右,家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