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湖州特刊

现代农业龙舞长兴

  本报记者 袁卫 通讯员 苗莹
  地处太湖之滨,苏浙皖沪版图中心,坐拥绿水青山和数万亩杨梅、葡萄、茶叶、苗木基地,出产新塘一尺红茄子、显圣牌稻米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以“中国栝楼之乡”、“中国银杏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红梅之乡”享誉各地……
  长兴,一颗镶嵌在太湖边的璀璨明珠,一个现代农业发展风生水起的地方。近年来,长兴县以“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为目标,大力引导推进商品蔬菜、蚕桑、茶叶、特种水产和水果等七大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头”活:
龙头企业牵手农民闯市场
  长兴梅源食品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以青梅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脆梅、棒梅、梅丝等青梅制品深受市场欢迎,这家企业年可消化青梅果2万吨。该企业每年与梅农签订青梅收购合同,联结当地种青梅农户4500余户,辐射青梅种植面积5.3万余亩,一年助农增收300多万元,同时还为周边农户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
  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关键一条是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长兴县通过在贷款、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扶持,培育出了一批外联市场、内联基地与农户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90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年销售额达30亿元,加工产品涵盖茶叶、粮油、蔬菜、吊瓜、水产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农产品产业基地的发展,也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龙筋”强:
合作社组织农户抱团出击
  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社员竺小伟在没有入社前,单打独斗养河蟹,一年到头忙里忙外不说,而且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一年竟亏了20多万元。2003年,加入合作社后,蟹塘管理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合作社都会及时提醒,有时遇上技术难题,合作社还会帮助联系上海、杭州等地的专家现场指导。最关键的是他再也不用为河蟹销售犯愁了,他养多少,合作社就收多少,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公斤60元上涨到去年的每公斤120元以上,最高的能卖到每公斤160元。“合作社是我们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老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除去养殖效益,合作社每年还会视经营情况,对社员进行分红。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可以形象地比喻为“龙身”。近年来,长兴县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竞争力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安排财政资金,在工商登记、民政注册和经营中给予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推进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目前,该县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42家,其中有5家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有11家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入社社员4370人,带动农户4.1万多户,占总农户数27%,全县基本形成了每一个特色农产品都有一家合作社带动的有序格局。经营相同农产品的单个农户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走向了联合,品牌效应愈发明显,农民增收明显加快。目前,该县115家合作社拥有注册商标45只,占45%,经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6只、绿色食品2只、省级名牌产品4只、市级名牌产品3只。据2007年有关部门对长兴县55家合作社调查显示,入社社员户均收入为3.72万元,远高于该县农民户均2.89万元的水平。
“龙体”壮:
产业基地星罗棋布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长兴县按照“特色化主导产业、区域化农业布局、产业化经营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要求,基本确立了特种水产、优质茶叶、商品蔬菜、水果、蚕桑等七大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规模生产基地:形成了近2万亩葡萄园和2万亩桃园的新兴优质水果发展区块,建立了1.2万亩“一尺红”茄子的商品蔬菜发展区,以和平白茶、水口紫笋茶为重点的8万多亩茶叶生产基地,以及在洪桥、虹星桥、泗安、林城等乡镇建成了面积近10万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区。
  特色农产品基地的不断涌现,也有力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长兴县制定并实施了182项农业地方标准,建成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6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11万亩,有机食品基地0.79万亩。标准化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的品牌建设。目前该县共有省名牌农产品7个、市名牌农产品14个;150多个特色规模农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6个农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9个获得市著名商标;87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称号。
“龙眼”亮:
休闲观光农业异军突起
  今年的“五一”和端午两个小长假,让水口乡顾渚村的农家乐着实红火了一把。这些年,以农业休闲观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成了顾渚村的主导产业。顾渚村常住人口仅2000多人,但这里的固定床位却达8000多个。去年,水口乡旅游收入9000多万元,全部为农业休闲观光收入,全乡有200家“农家乐”,户均收入高达43万元,收入最高的竟达200万元。
  休闲观光农业无疑是长兴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点睛之笔,将其称之为“龙眼”毫不过分。长兴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丰富,有渊远流长的茶文化,有全国唯一的万亩红梅基地,有被誉为“长兴古生态三奇”的动物“活化石”扬子鳄、植物“活化石”古银杏和地质史上“活教材”的金钉子旅游景区,有樱桃、桃子、杨梅、太湖水产等一大批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和红梅节、樱桃节、采桃节、杨梅节、太湖捕捞节等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活动,这让长兴的休闲观光农业更具魅力和吸引力。近年来,长兴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把其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桃源山庄、气势恢宏的大唐贡茶院、富有野趣的中国扬子鳄村、生态优美的顾渚茶文化景区和仙山湖景区已经初具规模,渚山杨梅休闲基地正在争创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银鼎、亿丰、“金钉子”等一批生态休闲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和顾渚村的村民一样,走上了卖产品、卖文化、卖风光的致富道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