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潘小红
湖州市南浔区是我省传统农业县(市、区)之一,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和重要的兔毛、蚕丝加工出口基地,也是我省的产粮大区、牧业大区。近年来,该区在稳定发展粮油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畜禽、水产、蚕桑、蔬菜、果品、花 卉苗木等6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33.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8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富有南浔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调优结构
发挥主导产业优势
为加快发展南浔现代农业,近年来,该区根据特色农业、块状经济的要求,
科学规划,确立了畜禽、水产、果蔬三大产业带和高新农业、新型农机服务模式两大
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畜禽、水产、蚕桑、蔬菜、果品、花卉苗木等6大特色优势
主导产业。
畜牧业是南浔区农业的一大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畜牧业区域布局日益明显,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区拥有畜禽规模场已达1494个,形成了以练市、双林和南浔镇为中心的生猪、湖羊、樱桃谷种鸭生产基地,以善琏镇为中心的獭兔生产基地,以千金镇为中心的黄羽肉鸡生产区的“三大畜牧业基地”,“温氏鸡”、“樱桃鸭”、“金獭兔”、“银湖羊”等特色畜产品响誉省内外。2008年,实现肉类总产量49041吨,禽蛋产量达16951吨,全区畜牧产值达10.47亿元,位居全省县(市、区)前五位。
南浔区不仅是畜牧大区,也是水产养殖大区。近年来,通过调整养殖结构,充分发挥水产资源
丰厚和农民养鱼技术精湛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渔业特色优势明显。目前,该区特种水
产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70%以上,产值占总产值九成以上。加洲鲈鱼、罗氏沼虾、南美
白对虾、千金翘嘴红鲌、双林牛蛙、石淙龟鳖、南浔鳜鱼、河蟹等特色产品已形成区域化、规
模化、标准化生产。渔业养殖、加工模式的不断创新,使该区水产养殖面积大幅增加,产
品开发不断加快,产品档次逐年提高。
2008年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11096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19万吨,渔业总
产值达11.05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3.3%,初步形成了水产苗种、龟鳖养
殖、中高档肉食性鱼类、珍珠、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六大水产优势产业,
渔业已经成为该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南浔区积极调整结构,全力打造特色优
势产业带,促进农业产业逐步向生态型、复合型产业发展,进一步提
升产业层次。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三带二区”的农业产业格局更
加优化,“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和种养殖园区不断涌现。2007
年南浔区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
区和水产养殖产业强区、蚕桑产业强区。
创建平台
加大外向合作力度
南浔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在100公里左右,处在上
海大都市1小时经济圈的内缘,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该区依托上海的
辐射带动效应,搭建农业招商平台,参加湖州名特优新农产品上海推介会、浙
江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等重大活动,积极为企业招商引项目,推进产业升级。
2008年9月,该区成功举办了南浔区现代农业上海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向外推介项目11只,达成合作27项,其中引进内资项目22只,协议内资1.92亿元;引进外资项目5只,协议外资3290万美元。同时,该区充分利用上海的物流平台,建立了南浔区绿雅名特优新农产品上海配送中心,开拓农产品供沪市场。农业外向合作力度的加大,让越来越多的南浔企业和专业大户尝到了甜头。
在2008年南浔区接轨上海活动中,“上海新雅”与湖州绿雅食品厂一拍即合,共同投资成立南浔“新雅”,今年1月“新雅”正式投产。该公司采用“基地+工厂+公司”的运营模式,起点连着南浔的鱼塘,终点连着上海的餐桌。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投产5个月以
来,公司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日加工量达3吨,产品开始在
长三角地区销售。有了“新雅”,南浔众多水产养殖户不再担心鱼卖
不出去,也不再担心卖不出好价钱。“新雅公司不仅收购数量多,
而且价格也高,每公斤鲜鱼的收购价比市场价要高出1元至
1.6元,我们的养殖效益有了保障。”旧馆镇某养殖户说。目
前,该公司已在南浔及周边地区建立了1000多亩的水产
养殖基地,带动农户近千户。
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创建平台,拓展招商渠道,农
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强,外向度不断提高。
2008年全区实到外资2084.4万美元,实到内资
2.81亿元。全区供沪农产品金额达到11.17亿
元,比上年增长16.6%。在2004和2006年,
该区两次获得浙江省外向型农业先进县
(区)称号。
夯实基础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南浔区按照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要求,把农村生态环境
建设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完善各类示范区、示范
基地的水、电、路、桥、闸、涵等配套设施,为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条件。
南浔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为改变老鱼塘零散、淤泥深、基础老化
等状况,该区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加快鱼塘流转,并对鱼塘进行集中成片改造。清淤泥、改塘型、托塘堤、建设施,老鱼塘变成了标准化的现代渔业生产基地。改造后的鱼塘,池塘水深平均达到2.5米,鱼塘水体容量增加1倍以上。淤泥清除后,鱼病、鱼嚎发生率下降,能耗和鱼药使用明显减少,提升了鱼塘产出率。据统计,改造后的鱼塘亩均提高产值2500多元,可增收近1500元。而且,经过集中、连片改造,新鱼塘完全满足了高效水产养殖的需求,为优化渔业结构奠定了基础,如今南浔区水产养殖中加洲鲈鱼、黑鱼等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四大家鱼。菱湖镇养殖户沈四德告诉记者,他养鲈鱼后,亩产值已超过2万元,每亩净利润可达6000元。到2008年底,该区已完成老鱼塘改造和标准鱼塘建设3.3万亩,其中老鱼塘改造面积
1.5万余亩,标准鱼塘建设面积近1.8万亩,有力地推动了该区淡水养殖业
的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该区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力
度,2008年,全区完成桑园规模小区建设608个,面积7.56万
亩。新增瓜果类设施栽培面积4196亩,比上年增加了840
亩,增幅25.1%。同时,186个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
殖场完成了排泄物综合治理工程,建成规模畜禽养殖
场沼气工程185个。今年,该区计划新建标准鱼塘
1.1万亩、桑园小区2000亩,继续做好沃土工程
和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等农业面源污染治
理工作,提高农业的生态功能和抗风险
能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