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菜场收集鱼内脏孵化蛆用来喂鸡;用加拿大一枝黄花喂兔子……在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观山村,54岁的农妇洪苏亚是位名副其实的种植养殖“多面手”。
洪苏亚从事种植养殖已有8年。起初,她采用放养形式养鸡。有一次,她听人说蛆是一种高蛋白饲料,鸡很喜欢吃,而且产下的鸡蛋味道特别好。她便常去附近的菜场收集鱼内脏,吸引苍蝇孵化蛆。“我用这种方法养的鸡,售价比吃饲料的贵40-50%,鸡蛋每公斤卖30元,还供不应求。”她说。
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洪苏亚开始增加养殖品种,有长毛兔、波尔山羊、蚱蜢、荷兰鼠等,还承包了一些山地,种植桃、梨、杨梅等水果。几年下来,她的养殖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食物链。她在果树地里套种番薯、玉米等作物,番薯叶喂鸡,番薯茎喂羊,番薯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举多得。她还每天到集市里拾菜叶、花生茎等,鸡吃菜叶,然后菜茎给兔子吃,最后剩下的喂荷兰鼠。一次偶然机会,她发现一枝黄花挺受家畜欢迎,就在山羊、獭兔的食谱里,添加了一枝黄花这道“新菜”。
去年下半年,她从电视上看到蚱蜢摆上高档饭店餐桌的消息,就在承包的山头上搭了一个大棚,养起了蚱蜢。蚱蜢繁殖速度很快,一只蚱蜢半个多月就能繁殖到50只。“老弱的蚱蜢用来喂鸡,好的成虫高价卖给酒店,一点也不浪费。”她说。
说起这些年的养殖经历,洪苏亚说,她就是比人家多一点想法,多了一些做事的冲劲。 (张文胜 张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