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慧国
发展生态能源,保护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眼下,农村能源与
生态建设热潮在温州各地蓬勃兴起,它带给温州农村的,不仅是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美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温州农业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温州市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突破口,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为主体,综合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坚持创新,新能源开发走在全省前列
柴草制炭 一年掘金百万
利用柴草等农业废弃料制炭,是温州在全省率先走出的一条开发农村能源的新路子。
早在2004年,温州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就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在该办的指导下,瑞安市从2005年创办柴草制炭企业。瑞安农民王步仕办的利民炭业加工厂便是其中一家。该厂利用农业废弃物致密技术,以柴草、锯末、稻壳为原料,制成炭棒。该产品因具有无烟、无味、无污染、无残渣等特点,且燃烧时间是普通木炭的3倍,可作为冶炼、翻砂、化工、烧烤及食品等行业的燃料,身价倍增,每吨能卖1200元。去年该厂赚了100多万元。
据悉,目前除瑞安外,永嘉等地也有企业生产柴炭。将柴草制成木炭,已成为温州市开发农村新能源的又一项环保产业。
烟气回收,变废为宝
对许多企业来说,烟气的排放是一件伤脑筋的事。而永嘉县柯氏机制木炭制造厂开发成功的烟气回收转换为燃料的技术,则为保护环境、开发农村新能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据介绍,烟气回收转换为燃料主要是将木炭厂产生的烟尘,通过过滤、储存、压缩、机械输送等手段,转换为燃料,且具有燃烧稳定、火力旺、无毒、无味等优点,可代替天然液化气。据悉,以该厂目前日产木炭量1吨计算,就有350元的效益。日排烟量约为25万立方米,如全部转换为燃料,相当于35公斤的液化石油气,以单价每公斤10元计算,还可以节约100度电能(除烟处理时用),两项合计日可节省费用435元,年可节省13万余元。
当前,每年因人类活动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高达257亿吨,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实行烟气回收转换为燃料不仅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而且是保护大气层,让人类清新呼吸的一项重要举措。此项技术在我省是首创,目前全国应用该技术的企业也不到5家。
纯沼气发电,全省首家
位于永嘉县徐岙乡桐园村的浙江盛华畜牧有限公司,年平均存栏生猪4000头。2005年该公司建成生态沼气工程。去年该公司投资安装了省内首个纯沼气发电项目,并于去年6月开始发电,创下了浙江第一。
据介绍,按照目前该公司日产沼气量,一天可发电7小时,每小时可发电30千瓦时,月发电6300千瓦时。该公司月平均用电量7000千瓦时左右,电费5000多元,而用沼气发电后,不仅不用一滴柴油,每月还可省下电费4000多元,更不用担心拉闸限电。有了电,养殖场的饲料加工、照明及冬季猪舍保暖等用电都解决了。公司负责人说,只要沼气足够,可以24小时发电。用沼气发电,既省钱又环保。今后他将考虑集合发电机产生的热能,提高沼气产量。
政策护航,发展生态能源
近年来,温州市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同时,建立干部联系县、联系点责任制度,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进,提高了生态能源建设的水平。
早在几年前,温州市就出台了《温州市生态净化沼气技术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编制了《“十二五”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和中央投资项目库。市农业部门还制定了《温州市畜牧业污染治理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在这些政策措施中,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等农村能源与生态建设项目,给予实质性的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和企业发展农村生态能源,让生态循环经济走进农村。
目前,温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又有新的突破,整体工作正从点的示范向面上纵深推进,并朝着科学、规范、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污水变清,农村环境变美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让村庄变得更美了。
曾经生活污水在当地农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甚至四处横流,如今却在许多村庄成为历史。这主要归功于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
该工程是农村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千家万户从源头治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措施。它一端连着村民家里的厨房、厕所,一端连着村外的污水处理池。温州市根据各地实际,统筹安排,结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开展改厕、改厨、改圈,使千家万户的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结合沼气净化工程建设农村生态公厕,使公厕的出水水质达标排放。因生态公厕具有使用不易堵塞、卫生、无臭味、易管理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4556处,计45.48万立方米,形成日处理132.7万人生活污水的能力,年可处理污水达5544万吨,年可减排COD(化学需氧量)2.3万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养殖,创造绿色GDP
开展沼气入户、沼气发电和户用秸秆气化等农村能源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是温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又一重头戏。
在农村沼气建设中,温州市以沼气为纽带,与能源利用、污染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能源模式。与此同时,又将沼气入户工程与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路等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沼气入户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温州许多村民道出了心里话:一个沼气池一年少说也能增收节支1000元钱!沼气让俺农民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子越过越滋味!
如今,通过户用沼气池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生态能源示范村在温州不断涌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温州市年利用沼气累计达880.25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煤4664.5吨。
而用沼气工程治理规模化养殖场,实行生态养殖,使温州的GDP增绿了,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根据省“811”环境整治新三年行动要求,今年温州市提出了新目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规模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新建沼气工程达到30%以上。
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27处,容积达4.655万立方米,年可处理畜禽排泄物85.6万吨,年可减排COD(化学需氧量)4927.6吨。
太阳能利用,一年节煤2.58万吨
为鼓励农民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温州市以项目带动建设,以示范扩大推广,以成效说话,调动了各地利用太阳能的积极性。截至去年底,温州市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8万平方米,年利用太阳能相当于2.58万吨标煤。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0.5%。在永嘉、瑞安等地,农村太阳能已经开始成片推广。现在,温州的太阳能利用率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