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题报道

绿色经济的引擎

——义乌市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纪实

  ■浙江节能减排在行动
通讯员 方炳南 杨翘强 黄永星
  作为我省经济大市的义乌市,近年来坚持用生态和谐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充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合理节约利用资源,着力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把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精心打造绿色生态家园,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天蓝水清美家园
  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义乌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并列为义乌市十大实事之一。2006年4月该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4月15日,全市计划实施的项目村达428个,其中有221个村已完成治理并通过验收,122个村纳入全市统一污水处理厂,99个村实行厌氧净化池处理;共建厌氧净化池容35474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1076.8万吨,减排COD2153.6吨、BOD1292.2吨、氨氮430.7吨,受益29.5万人。污水管道工程和厌氧净化池工程总投资1.102亿元,市财政投入奖励资金7520万元。
  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义乌市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责任,确保了治理工作有序展开。该市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范围、项目申报程序、治理模式、工程管理、奖励标准及拨付方式等,并实行规范化运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预算、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审核,具体工作由镇(街道)全面负责,各项目实施村也建立工程管理监督小组,做好项目施工期间的监督管理。
  为顺利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义乌市从2005年开始就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而且逐年提高奖励标准,目前的标准为:厌氧池池容100立方米以下的,每立方米奖励630元;池容101—400立方米的,奖励580元;池容401立方米以上的,奖励550元。污水收集管网按照厌氧池建设奖励标准的1.4—2.0倍奖励。人工湿地:净化工程配套建设人工湿地的,奖励湿地建设投资额的80%。污水治理项目的设计费、预算费、审核费等费用由市、镇(街)两级承担,市财政按该村本地常住人口给予奖励,人口在500人以下奖励1万元,501—1000人奖励1.5万元,1001人以上奖励2万元。对经济薄弱村及省级项目,奖励标准再增加10%,但总奖励资金不超过工程结算额的9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把这一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办实,义乌市要求各项目实施村建立质量监督小组,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市治污办每年都对各镇(街道)管理人员、村监督人员、施工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与各镇(街)分管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不定期地开展技术指导,检查施工情况,对重要的施工环节进行指导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通过层层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提高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
  积极的服务举措推动了义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展开。义乌市治污办一边做好项目的立项、图纸设计、工程预算、招投标、决算等各项服务工作,一边委托省级有关单位分别设计了20~600立方米等不同容积的12套通用图纸,并按池容大小编制了12套工程预算,供项目实施村免费选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
规模养殖场治理:
既要肉香更要环境美
  近日,义乌市绿九州、浩康、学阳、万鸿等4家生态规模化养殖场通过了义乌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环保验收。
  据了解,义乌现有存栏量5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有63家。这些养殖场在给老百姓带来“猪肉香”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排泄物污染问题。在这63家养殖场中,仅有55家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市对现有生猪存栏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制定了治污标准,并严格验收,对达不到要求的养殖场则限期关闭。
  据悉,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是省“811”环境整治和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义乌市围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的要求和目标,坚持畜禽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原则,突出畜禽污染治理这个重点,同时结合当地农业循环的模式,走农牧结合路子,充分利用“三沼”综合利用,多种模式进行畜禽污染治理。他们把养猪产生的沼液用于浇灌苗木、农田或者种牧草,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的。此举不但减少排污和二次污染,逐步将污染整治的重点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增加了养殖场经济收入,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从2004年开始,义乌市每年出台补助政策,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治理,补助力度也逐年增加,今年根据《义乌市发展现代农业扶持项目及资金补助办法》,资金年度补助总额达380万元,补助范围为:新建或改造的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配套工程,如上级部门立项安排扶持资金的,原则上按上级规定给予配套,补助总额达不到70%的,补足工程建设总投资的70%;生猪规模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在义乌市级安排的项目,补助工程总投资的60%,生猪200—500头存栏数的治理项目给予6—8万元补助。对已建且运行正常的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按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实际耗电费用的80%给予奖励。如年内检查发现有二次未正常运行或排放物未达到设计排放标准,则不得享受本办法的任何一项扶持政策。
  通过“811”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养殖场的周边环境明显改善,苍蝇蚊子大为减少,沼气联户效益明显提高,畜牧饲养户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全市已完成34个沼气工程项目,共建造厌氧池容积15490立方米。今年将完成40个2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排泄物治理。2005年~2008年,财政共投入资金1175万元,其中省级及以上财政投入209万元,地方财政投入966万元。此外,还奖励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费用90余万元。
太阳能利用:
温暖千万家 照亮新农村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7.1℃,年日照时数为2129.7小时,年太阳能辐射量为113.5千卡/平方米,年日照百分率为48%,属太阳能可利用地区。
  为节约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义乌市早于2005年就出台了《义乌市农村能源节能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农户开发利用太阳能。市里规定,太阳能热水器农户安装率在50%以上的村,每台补助500元;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集热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助300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以上的示范工程,按光电板每瓦补助25元。到去年底,全市共安装建设太阳能集热工程示范点24处,计集热面积5917平方米;建立太阳能热水器推广示范村29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338台,计集热面积10845平方米。
  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8年,义乌市累计建立太阳能示范点54个,推广太阳能面积达16762平方米,光电板11260wp,财政补贴422.56万元。截至目前,义乌市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面积134708平方米,全市每年因此平均节约标煤24247.4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3.44吨,烟尘412.21吨,二氧化碳10086.94吨。
  此外,义乌市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第一个太阳能光伏电路灯示范工程——后宅街道下余山太阳能路灯示范工程。该项目安装太阳能路灯93盏,草坪灯50盏,光电板达11260wp,市财政补助28.15万元。该项目每年可节电9.09万度,经济效益可达7.272万元,经济效益、节能、环保效益十分明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