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农机

创建“平安农机” 力保一方安全

  编者按:  杭州市萧山区、余姚市、温州市龙湾区、东阳市等4个县(市、区)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做法,在农机安全监理上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首批“平安农机”示范县,并在日前诸暨召开的全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现场会上受到表彰。现将这4个示范县(市、区)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的做法和经验予以介绍,供各地学习借鉴。
萧山狠抓源头管理杜绝事故隐患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突出农机的安全监理和源头管理,有效遏制和预防了农机事故发生。2006年至2008年6月,该区无农机事故和死亡事故发生,“平安农机”创建成效显著。
  为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近年来该区农机管理部门严格做好拖拉机检验和驾驶员考核工作,加强了农机牌证核发管理,累计核发各类农机行驶证、驾驶证12470本。每年4月,还对全区联合收割机开展年度检验,2006年该区联合收割机检验率达 90.9%,2007年达90.2%。同时,对200余名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开展安全培训,并签订农机安全承诺书。
  该区积极开展年度拖拉机及驾驶员检验审验工作,对每辆拖拉机进行安全技术性能检测,从源头上杜绝了故障拖拉机上路行驶。据统计,2006年全区拖拉机检验率达93.9%,2007年达90.7%。
  自2006年以来,该区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管理,每年依法对全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执法检查,与农机修理工签定农机修理工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确保无因维修质量或配件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农机事故。
  依托农机警务室,与交警大队建立长期联系和信息共享制度,搭建协作平台。在脱检拖拉机处理上,根据农机部门处理意见,交警部门进行处理;在拖拉机年检年审上,交警部门则根据农机监理部门的年检通知予以放行。
  该区按照“平安农机”建档要求,积极做好拖拉机及驾驶员档案、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档案、农机修理点及修理工档案和其他农机及操作人员档案的管理,做到档案完整、齐全。
东阳创建“平安农机”推进新农村建设
  东阳市以开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为契机,把“平安农机”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创建活动中,使创建工作深入民心。
  在“平安农机”示范村的选点上,该市把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和具有一定农业机械数量、村“两委”班子强、经济基础好的村作为主要创建对象。同时,该市还创造性地开展连村“平安农机”示范片的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山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新途径,保障了山区农村道路交通的畅通有序和安全。自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街道)、村、户活动以来,该市已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街道)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71个。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东阳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三年来全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注册登记率、检验率及驾驶人的持证率都保持在90%以上,示范乡镇(街道)、村、户近几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实现了全市农机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负增长”的目标。“平安农机”建设给当地农村带来了村容、村貌的较大改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余姚创新建设机制夯实安全基础
  近年来,余姚市以“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等多项措施,确保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农机安全村89个,省级农机安全村3个,省级农机安全镇(街道)6个,平安农机示范户652户,全市农机事故三项指标连续5年实现了“零增长”。
  针对农机拥有量大、外籍拖拉机多、道路交通复杂等特点,余姚市认真落实各项农机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组织建设,形成了有效的平安农机创建机制。在推进“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中,余姚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市、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创建领导班子,近90%的行政村建立了农机协管员制度,从而使“平安农机”创建从组织机制上得到了保证。
  同时,该市积极创新资金支撑机制,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市中,已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85万元,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则进行1∶1的资金配套,累计安排财政资金达215万元。村级也积极配套农机安全村创建资金,从而使该市“平安农机”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每年年初,该市还与农机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农机安全生产目标、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户,并进行考核。
  在平安农机示范市建设中,该市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和乡村道路交通条件,为“平安农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全市乡村交通要道设立农机安全宣传牌495块,警示牌462块,安装减速带3650条共计4200米。通过警示牌、减速带的设置,有效减少了农机交通事故的发生。
  建立农机活动室,加强农机手安全宣教与交流。该市创建乡镇、村共设立了95个“农机之家”,在“农机之家”内将创建领导班子、农机安全责任制等上墙,完善了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监督管理。
  规范档案管理,加强源头监控。在“平安农机”创建乡镇,认真组织乡镇、村两级专兼职农机管理人员进村入户调查、排摸,对辖区内各类农机(包括外籍拖拉机)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档案登记,登记率达到95%以上。
龙湾构建农机安全生产
  “三大防线”
  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的过程中、温州市龙湾区通过抓宣传、强监管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了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
  为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该区通过组织农机作业人员学习、开设农机安全宣传专栏等形式,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宣传活动。2006年以来,该区共发放平安农机倡议书3300余份,复训机手2100余人次,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5000余本,组织农机咨询活动20余次。通过宣传教育,有效提高了机手、村民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平安农机”建设中,该区还积极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监管、专项整治等方面入手,确保安全生产。
  该区全面实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和农机维修管理规定,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培训关、审核关,加强拖拉机牌证申领、使用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外省籍拖拉机、驾驶员的登记建档工作,从源头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
  为进一步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该区专门成立了公安驻农机联络室,建立了农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有力打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维护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秩序。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章行为,预防事故发生。为进一步加大对上道路拖拉机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该区积极开展各项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农机安全薄弱路段、区域、时段的监控,消除事故隐患。同时,严厉查处拖拉机载客、酒后驾驶、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村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近年来,龙湾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和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体制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农机事故明显减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