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产业聚焦

高产创建——

浙江粮食增产的突破口

  我省人多地少,粮食产需缺口大,粮地矛盾突出,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路子。粮食高产创建是集高产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优质高效投入品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通过高产创建,能够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实现粮食高产、优质、高效。
高产创建 目标敲定
  在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省级重点抓好10个水稻生产创建示范县(市、区)、100个水稻生产创建示范乡镇、10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和1万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建设。在马铃薯重点产区建立5个1000亩马铃薯连片示范区。通过3年(2008-2010年)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力争示范县(市、区)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5%左右,示范乡镇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8%左右,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增3%左右,力争实现全省单季晚稻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早稻500公斤以上,单季晚稻700公斤以上,连作晚稻55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示范户水稻亩产比非示范户增产10%以上;马铃薯示范片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鲜重)。
八大措施 促进高产
  粮食高产创建内容主要包括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优化品质和降本增效等。
  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对标准农田特别是新建标准农田的培肥改良,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地力。通过扩种绿肥、秸秆还田等,实行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面积。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做到灌排自如,农用电网配套齐全。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总体要求,结合各创建县(市、区)、示范区特点,确定主导品种,并结合省级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相结合,确保主导品种在示范区、创建县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并通过统一供种,使万亩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效益。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集成、配
  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
  生产技术规程,推进标准化生产。水稻重
  点推广抛秧技术、直播技术、旱育秧
  技术、免耕直播技术、强化栽培技
  术、单季晚稻“五改”技术、稻鸭共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技术;马铃薯在积极扩大脱毒薯种植面积、做好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同时,示范推广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和万村示范,扩大辐射面。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兴粮为支撑,坚持产量与品质并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建设。加强对示范方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方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全面实行育秧、机耕、测土配方施肥、水浆管理等重要农艺措施的统一,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努力提高示范方的产量。此外,全面开展水稻优质高产万村示范活动,在水稻面积100亩以上的村,选择1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并采用省推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户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扩大示范作用。
  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工作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切实减少粮食生产生物灾害损失。及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开展统防统治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农药市场整治,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和曝光,全面禁止高毒的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施肥用肥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职责,做好对复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和包装、标识进行检查,查处违规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推介一批优质肥料,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播(插)、机收、秸秆还田、烘干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开展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化肥深施、粮食烘干等示范,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合作,加快推进水稻机插的应用。
  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和经营水平。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继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种粮。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大力组建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五级联创 合力推进
县乡为主,五级联创。坚持省、市、县(市、区)、乡、村五级联创,分级负责,以县(市、区)、乡级为主的原则。省、市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活动整体工作方案、落实项目资金,制定高产创建考核奖励办法,组织高产创建活动。创建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作为高产创建活动的主体,将全面落实责任农技员制度,根据省、市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万亩或千亩示范区,制定操作技术规程,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县级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建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粮食生产的示范方。
  科学选点,突出优势。示范创建县(市、区)放在粮食重点产区,水稻高产示范乡镇水稻播种面积万亩以上、农田基础条件好、农技推广网络健全、辐射带动能力强、基层领导重视粮食生产的乡镇。马铃薯高产示范则在全县马铃薯面积不少于2万亩的重点产区选择。
  集约资源,合力推进。充分发挥省农技推广中心种植业分中心的人才资源优势,提高粮食高产创建科技力量;集约重大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集约各部门力量,加强协作,共同推进。
机插水稻长势喜人
胡潮水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