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3版:经验交流

江山

创新机制 优化服务

  今年,江山市将重点建设1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1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1000户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其中凤林镇、峡口镇的8个重点村早稻、晚稻和单季晚稻示范面积分别达1.108万亩、1.178万亩和1.1619万亩。
加强扶持抓重点
  3月初,江山市出台粮食生产政策:一是对达标的示范片每片奖励3000元,对破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的给予重奖。二是对运作管理规范,并有效开展植保、农机等服务的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每亩5元、2元的奖励,被评为示范性合作社的再奖励1万元。三是从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安排15%用于耕地的保护、质量提升与开发。四是市财政增加10%的购机补贴,并安排80万元的农机化专项资金。同时明确,2009年全市粮食单产目标430公斤,比上年增1.65%;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早稻500公斤以上,单季晚稻700公斤以上,连作晚稻550公斤以上;高产创建示范户水稻亩产比非示范户增产10%以上。
创新机制优服务
  为发展规模种粮,江山市乡乡(镇)建有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村拥有土地流转服务站。同时,积极培育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开展代育、代耕、代插、代管、代收等服务。为了做实农业服务工作,江山市认真实施了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工作。
  江山市农业局对17户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实行技术专家挂联制度。每个专家挂联一个种粮大户,送信息、政策、技术等,同时,帮助大户解决资金、农机、水利等方面的困难,并指导大户做好各项粮食生产代理服务。通过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实现水稻单产比上年提高5%以上、节本10%以上、亩增产节本增收100元以上的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