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刑侦专家,而是专门研究植物的学者,但是他们却和刑侦专家一起,参与侦破许多悬案。在他们的眼里,再细小的植物碎片,哪怕是一个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植物细胞,都会“说话”。而这些植物“说”出来的,就是命案的真相。
一具腐烂的无名女尸
1994年5月27日,一个案件震惊南京。
当天下午,有人在南京浦口区浦珠路的七里桥洞下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女尸。经检验,女尸生前被人强奸。一个女子先遭强奸,然后再被杀害,肯定经历了一番搏斗。但是,无论是现场的草皮还是泥土,都没有翻动的迹象。女子是在哪里被杀害的呢?找到命案的第一现场,成为破案的关键。
1994年6月初的一天,就在女尸被发现后没几天,南京中山植物园里来了一些刑侦人员。他们带来了一些关键的物证,寻求植物专家的鉴定。
被带到植物园的物证中,有一件死者的衣服。植物专家在这件衣服的背部,发现了一片草绿色。这应该是死者躺在地上的时候沾上去的。
植物专家很小心地用刀片刮下这片绿色。不一会儿,薄如蝉翼的刀片上便沾了一些植物的细胞。刀片上的细胞很快被送到了显微镜下,被放大数万倍的植物细胞呈现在了专家的眼前。这个叶片的表皮细胞排列毫无规则,形成一个网状的脉向。根据这个脉向,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个双子叶植物。随后,专家又发现,叶片的表皮上分布有气孔,而且数量很多。阳性植物的气孔要多于阴性植物的,那么,从这个气孔可以判断,这个植物应该是阳性植物。大概确定了一个范围后,专家又找来一些植物标本作对比,最后确认,这个植物是鹅冠草。
鹅冠草长在向阳的山坡上。可以肯定,命案的第一现场肯定就在这样的一个山坡上。接着植物专家又开始对刑侦人员带来的第二个物证进行鉴定。这是一只被害女子生前所穿的鞋子。在鞋内,植物专家发现了一个只有一厘米大小的植物残片。从它的表皮、叶脉、叶肉等形状判断,这应该是水稻的叶子。
向阳的山坡,水稻。根据这两个特征,刑侦人员开始推断:死者曾经穿过一片水稻田,然后来到了一个向阳的山坡上……
命案现场的范围渐渐缩小。植物专家继续在努力,这一回,又从死者随身携带的包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这个女式小包里也有一个植物碎片,经鉴定这是松针的残片。三种植物犹如拼图一样,把命案的第一现场展现出来:一个向阳的山坡、附近有水稻田、山坡上有松树在生长……
刑侦人员立即根据这些特征在附近搜索。果然,一个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的山坡出现了。刑侦人员在山坡上发现了打斗的痕迹,并找到了另外一些有用的线索。没过几天,凶手落网。他的交代和刑侦人员的判断完全一致。该案中植物残片的鉴定为综合判断第一现场、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重要线索。
手套里的机密
中山植物园植物学专家王希蕖介绍说,不同的植物种类,不仅在宏观上一眼就能看出其区别,且在微观上也各具特征,还有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各自的生长季节、习性,对生长环境有着各自特定的要求,并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有着特定的地位和关系……这就是鉴定植物碎片物证的方法,并能使其“说话”的原理。
王希蕖一直记得他参与侦破的一起命案。那起命案发生在1989年,江苏南通市郊的一名寡妇被人用刀砍死,刑侦人员只在命案现场发现了一个带血的手套。警方对寡妇的几个情人一一进行排查,但都得不出结论。
于是,唯一的物证——手套被送到了王希蕖的面前。他和刑侦人员一起,慢慢地顺着手套纱线的纹路,把手套拆开。果然,在手套的底部,王希蕖发现了一个植物的碎片。王希蕖把这个植物碎片放到了显微镜底下,发现这是一个单子叶植物,又具有木质纤维。“既是单子叶植物,又觉得有木质纤维。”这两个特征一结合,植物的种类就出来了:竹子。那么,它又是什么种类的竹子呢?经过与其它竹子的细胞一一对比,结果发现这是毛竹的碎片。
毛竹!当这个结果放在侦查人员面前的时候,他们立即醍醐灌顶。在他们排查的寡妇情人中,有一个是篾匠。侦查人员立即控制住这名篾匠。果然,经过审讯后,他交代了杀人的事实。
机房里的罪恶
1990年冬天,南京某单位机房里的一名女话务员被人奸杀。经过现场勘察,刑侦人员认为,凶手潜入机房后,为防止他人再进来,故意用小枝条将锁孔堵塞,实施犯罪后再越窗逃走。侦查人员锁定了10多名犯罪嫌疑人,让他们三番五次写出案发时间段内所做的事情。但是,交代的材料递了上来,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这个用来堵塞锁孔的小枝条被送到了王希蕖的跟前,要求鉴定。王希蕖仔细观察这个小枝条。这个小枝条看上去很鲜活,还有液汁渗出来。很显然,凶手在命案现场附近随手摘了这根小枝条。
王希蕖又用手捏了一下,枝条经过这一捏后,表皮和木质很轻易地分离开来。案发的时候是冬天,一般树木的表皮会非常紧,但这个小枝条的表皮却有点松,而且也很柔软。综合这些特征,王希蕖推断,这个应该是大叶黄杨的枝条。而在这家单位的院落内,只有一侧的花坛里长有大叶黄杨。
侦查人员根据这一推断,再次翻阅这10多名嫌疑人所写的材料。结果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线索。其中有一名犯罪嫌疑人,在第一份交代的材料中说自己曾经过这个花坛。但是,他随后的交代材料中,对这一细节却闭口不谈。很显然,他想隐瞒什么。于是,侦查人员加大审讯力度,最终,他交代了杀人的经过。这个小小的枝条和其他物证一起,把这一案件办成了铁案。(摘自《南充日报》2009年4月15日)
大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