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6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优秀农技干部张献斌工作生活过的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老竹镇等地。100天前,丽新乡农技站原站长张献斌累倒在了为农民卖桔的路上。畲乡干部和群众追忆张献斌时纷飞的泪雨,如今已化作晶莹的汗水,洒在了山村:备受呵护的茶山一片葱绿,刚刚移栽的水稻迎风舒展,新近种植的瓯柑长出了好多新枝,人们的脸上多了一份坚定和期望。
张献斌,你没有走。在张献斌精神的感召下,当地把学习张献斌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张献斌的愿望在一个个实现
【声音】“张站长,您一手培育的‘丽早香’今年产量和价格都很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了,您放心吧!”——说起茶叶收入,雷海凤就忍不住想和张献斌说说话。
记者见到老竹镇后坑村茶叶种植大户雷海凤的时候,她刚刚给茶园施肥回来。说起张献斌,她依然难掩悲痛之情,但和之前相比,脸上分明多了几许自信。“今年的‘丽早香’茶叶大获丰收,每公斤青叶最高可以卖到200元。”雷海凤说,她的100多亩茶园今年光春茶净收入就有10几万元。另外,随着“丽早香”茶叶声名日隆,丽水甚至福建等地来买茶苗的人不断增多,今年她就卖出了50多万株茶苗,净收入5万多元。莲都区农业局副局长林玉美说,因为“丽早香”具有和温州早茶一样采摘时间早、比一般早茶香气浓郁的特点,张献斌将“丽早香”视作促农增收的“宝贝”,在丽新乡和老竹镇大力推广。现在,该品种已在莲都发展种植了2000多亩,区农业局茶叶站登记注册了“丽早香”、“丽香早”两个商标。按照每亩茶叶为农民增收1000元计算,等到茶叶投产,“丽早香”将为莲都农民增加收入200多万元。原先那几株不起眼的早茶树正成为丽水人民的“致富茶”。
【声音】“张站长,村里的400亩瓯柑都成活了,明年就可以摘果子了,相信今后几年会有好的收成!”——望着挺立在风雨中的瓯柑树苗,赵友好信心满怀。
赵友好是丽新乡双坑村党支部书记。去年,村民们柑桔“卖难”让他揪心不已,也让张献斌操了不少心。去年下半年,在张献斌的指导下,村里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控制椪柑种植面积,新发展了400多亩上市较早、价格较高的瓯柑。赵友好说,为了帮助村民种好瓯柑,张献斌又是技术指导,又是送化肥农药,“他总说‘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是天大的事’,在他眼里这些瓯柑比什么都金贵!”现在,丽新乡已种植瓯柑1400多亩,中晚熟椪柑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
他的人他的车都有了接班者
【声音】“张献斌是我们农技人员的骄傲,尽管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不会走,为农服务的作风不会变。”——对杨爱花来说,张献斌的先进事迹是她前进的动力。
杨爱花原在莲都区丰源乡农技站工作。3月18日,她被派往丽新乡农技站担任站长,成了张献斌的接班人。我人生地不熟,怎么样才能像老站长一样做好丽新乡的工作?杨爱花和自己较上了劲:只要多花时间,多用心思,多为农民着想,我一定能够接好张献斌的班!她在农技站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除了周末,吃住都在丽新乡;她三天两头跑农家下基地,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有6天在田间地头度过;她把自己和站里工作人员的名片换成了责任农技员联系卡,广泛发放给农民……杨爱花说,每次下乡,农民朋友都会说张献斌的好,她把这当作自己的动力,她有信心做好张献斌的接班人。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声音】“张站长走了,今后站里就用我的车子吧!为了工作,他把生命都奉献了,我作点贡献完全是应该的。”——说起今后站里的交通工具,叶来飞显得义无反顾。
张献斌有一辆昌河工具车,这辆工具车几乎成了站里的公车,农技人员下乡、帮农民送农资用的都是这辆车。张献斌逝世后,这辆工具车就一直停在他家里没有动过。丽新乡地处山区,山高路远,没有车子,农技人员下乡很不方便。这时,站里的畜牧兽医员叶来飞站了出来:“今后就用我的车子吧!”就这样,叶来飞的私车成了站里的“公车”。熟悉叶来飞的人都知道,他家住在离丽新乡45公里的碧湖镇,为了往返方便才买了辆“桑塔纳”代步,每个月微薄的收入除了养车外所剩无几,现在又要频繁开车下乡,开销自然大增。面对记者的询问,叶来飞回答说:“为了工作,张站长把生命都牺牲了,我作点贡献完全是应该的。”
甘于奉献的“张献斌”不断涌现
【声音】“我们要学习张献斌,像他那样争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争做‘三农’事业的实干者和奉献者。”——莲都区农业局局长潘金发说。
由于基层农技干部收入低、工作条件差,人们投身农技服务的积极性一直不高。但是,受张献斌事迹的感染,现在有志于投身基层农技服务事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区农业局最近计划招考6名派往乡镇的农技员,想不到居然有55人前来报名。潘金发说,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区农业局把学习张献斌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和省农业厅促农增收十项举措紧密结合,在全区开展了“四比四争当”活动,即:比学习,争当学以致用的模范;比奉献,争当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比创新,争当开拓进取的模范;比团结,争当和谐共事的模范。现在,像张献斌那样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做“三农”事业的实干者和奉献者已成了莲都农技人员的共识。城区农技站即将退休的水果技术干部王献真整日奔波在果园里,为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尽心尽力。老竹镇农技站站长张柏华除了抓好站里的工作外,当起了张献斌事迹宣讲团成员,嗓子嘶哑了还要熬夜工作。刚从太平乡农技站调到城区农机站的农技干部叶小林一边忙着城区农技站的农技推广工作,一边还不忘太平乡的水果产业发展,只要农民有咨询,他都会耐心细致作答……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向张献斌同志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像张献斌这样的好干部正在浙江大地不断涌现。
【记者手记】 这是我第三次采访张献斌事迹。2月23日,张献斌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报社立即派我前往采访。听着张献斌同事真情流露的叙述,听着当地农民对他突然逝世的无限惋惜和深切怀念,听着农业局领导对他的高度评价,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对张献斌事迹的采访一直伴随着泪水。我顾不上吃饭,一气呵成了《他累倒在农技推广岗位上》一文,于2月25日首发本报第一版,《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媒体随后也作了长篇报道。4月24日,我再次来到丽新乡,我原已平静的心情再次被感动了:尽管离张献斌去世已有两个月,但一说起他,当地群众仍止不住泪水涟涟。是那一个个日夜对农业、对农民的倾心投入,他才被农民群众永远铭记在心。5月中旬,省农业厅号召在全省农业系统开展学习张献斌同志的活动,在农业系统学习先进的热潮中,我又采写了《弘扬榜样先进事迹,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张献斌,争当“张献斌”》等报道。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学习张献斌作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赵洪祝、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等领导也作了批示。6月1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组织省和部分中央媒体的记者对张献斌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这次采访让我感到:张献斌的精神已经扎根,当地把向张献斌同志学习的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推动了农业系统的行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张献斌没有走,他活在农民群众的心中,活在他毕生奋斗的“三农”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