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B阿牛热线

谁来帮帮这个养啥亏啥的女人

  近日,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宅基村的宁亚萍来电说,这几年,她投资什么亏什么,养猪、养鸡赔了钱,生产的笋、枇杷、桔子因种种原因只能贱卖,现在她已做得筋疲力尽,迫切想寻找一个有经验、懂技术的人帮她度过难关。
  宁亚萍告诉记者,2005年孩子考上大学,她卸去了家庭主妇的重担后便琢磨着干点事业。“我当初就想,我有资金有文化,很多农民能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宁亚萍说,抱着这么单纯的想法和一腔热情,她和村里签订了150亩土地的使用合同,这一签就是50年。
  “这几年我真是倒霉。2005年养鸡碰上了禽流感,当年的2万羽鸡直到第二年4月份才以5元/公斤的价格卖掉。由于这些鸡全部以蛆为食,光成本就要15元/公斤,这刚试身手就让她亏了10多万元;2006年5月,她在养鸡的同时又养了200多头猪,年底猪价却跌到了8元/公斤,刚保本;2007年4月,一向不支持我的丈夫乘我不在家,把每只重达150公斤的母猪以1000元的价格全部卖掉,同年鸡舍又发生火灾,2000羽小鸡和一座鸡舍全部化为灰烬;2008年,我还是不死心,又开始养猪,却因为疫病,100头猪死了一半,附近的兽医也束手无策。”宁亚萍说。
  “这几年,我在养猪、鸡的同时还种植了不少作物,但都是吃了不懂技术的苦。”宁亚萍说,2006年她种了很多笋,因没有把质量差的疏掉,导致长出来的笋又小又矮;种的枇杷因治虫时间不对,卖相很难看,最终以1元/公斤的价格卖给罐头厂……
  宁亚萍说,虽然这几年做什么亏什么,但是她看好农业的前景,而且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还是想继续搞农业,希望有经验的人帮我一把。”
  听着宁亚萍的遭遇,记者也很想帮帮她。前几天,记者刚听说缙云县壶镇镇团结村的赵唐玉退休后种了200多亩桃子、养了2万羽蛋鸭,每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她们俩的经历相似,结果却大不相同,记者决定把宁亚萍的经历告诉赵唐玉,请她来帮忙分析分析。“我觉得她一来运气不好,二来还是技术问题。”赵唐玉告诉记者,她刚接触农业这一行也是什么都不懂,但是她订了《农村信息报》、《农学百事通》、《养殖专业户》等报刊,一有机会还去学习、取经。“前几年我也因为不懂养猪知识,面对母猪疫病而束手无策。但我懂得多听多看多想,技术上多请教专家,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规律,现在碰到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我都能自己解决。还有像桃树疏果,虽然光果疏的费用一年就要花上1万元,但我觉得值,因为这样结出的桃子又大又甜。”赵唐玉建议宁亚萍多学习多请教,有问题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她。
  如果您也想帮宁亚萍一把,请和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571—86757190。
(见习记者 程益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