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袁隆平:粮食安全三计策

保耕地红线

  ●
多给种粮惠农政策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本报讯 (实习生 郑洁琰)近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袁隆平来到以稻作文化闻名于世的余姚,出席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就当前大家关注的中国粮食安全和杂交水稻发展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如何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袁隆平认为,只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没问题:第一,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如果突破了这个红线,粮食安全就有问题;第二,要给农民更多的种粮优惠政策,以产量补贴农民,调动种粮积极性;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目前,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亩产已达到800公斤,他正在为2010年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奋斗。袁隆平对实现这一目标很有信心,他说,第一期和第二期超级杂交稻都是采用常规手段,第三期则运用了分子技术。袁隆平心中还有第四期的目标:在2020年左右,把中国超级杂交稻亩产提高到1000公斤。袁隆平现已79岁了,“我年纪大了,但我身体好,80岁后我还会继续干下去。”“超级稻口味不好”,这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超级稻的唯一质疑声。对此袁隆平并没有刻意回避,“我用超级稻接待了一位香港企业家,没想到平时米饭吃得很少的他,竟然连吃了两大碗,而且吃完后还要求打包。”他用这个例子,风趣地阐述了高产和优质是可以统一的理论。袁隆平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他研究杂交稻时的出发点是产量第一;而现在,他的观念是在让全国人民吃饱的同时,还要吃好。以中国人的智慧加上不断进步的科技,中国完全能够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