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这样养鱼虾更赚钱

  上虞:南美白对虾底增氧养殖
  上虞是较早开展南美白对虾底增氧养殖、且养殖规模较大的县(市)。至2008年,全市有万余亩南美白对虾推广应用底增氧技术,亩增收益上千元。
  一、技术要点
  首先将直径16毫米PV管,按间隔60厘米距离打孔,孔径一般为0.6毫米。将打了小孔的PV管以8米左右间距平行铺在塘底,用砖块捆绑固定,要求距塘底5厘米左右。接着将所有铺在塘底的、打了孔的PV小管,经二通三通接口与岩上的管道相接,直至接通空压机。在水深1.6-2米的情况下,2.2千瓦空压泵可供800个小孔出气,3千瓦的空压泵可供1200个小孔出气。
  正常天气,一般每天早晨开机增氧,遇阴雨天或闷热天气,整天开机。日常管理与一般养南美白对虾一样,全程使用优质配合饲料;一个月后放到大塘养殖,每半月使用一次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并使用免疫增长剂预防病害。
  二、应用效果
  养殖示范户施海峰,池底增氧养殖面积78亩、常规水车式增氧方法养殖面积50亩。经过近5个月养殖,采用池底增氧养殖技术的,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450公斤、亩利润6130元;而常规方法养虾平均亩产365公斤、亩利润3750元,且对虾规格不匀。两者相比,应用池底增氧技术比单用水车式增氧养殖南美对虾产量高24%、效益提高64%。
  2008年上虞市推广应用底增氧技术面积达到10350亩,生产对虾3363吨,平均亩产325公斤,比常规养殖增产12.1%。
  名词解释:底增氧养殖
  利用充气设备,通过铺设在池底的充气管对池塘水体充气,快速消除池塘水体跃层,有效改善池底溶氧,从而优化环境,促进养殖生物生长,减少疾病发生,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底增氧养殖
海宁:罗氏沼虾轮捕轮放技术
  海宁有罗氏沼虾养殖面积5000余亩,以往都是5月份一次放养,9-10月起捕。这种养殖方法在养殖前期(5-7月)虾塘养殖密度小,到了养殖中后期(8-9月),随着虾的长大,虾塘载虾量密度明显增大。这种模式造成沼虾上市时间集中在9-10两个月,价格较低。为改变这种状况,海宁通过设施养殖对虾塘的空间和时间利用进行合理布局,实现了二茬养殖。
  一、技术要点
  一般40亩左右的养殖场可搭建一个500-600平方米的暖棚。先选择一个长方形、面积在600平方米、水深80米的池子,用钢管搭建棚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最好用二层塑料薄膜,保暖效果更好),塘底铺设热水管,热水管连通池边的热水锅炉,可进行封闭循环式加温。育苗池内还要装配充气系统,气头均匀吊布在池水中,气头离池底10厘米。
  苗种从育苗场购入后,在暖棚中进行强化培育。锅炉加温大棚可在3月上旬视天气状况放苗。放苗时水温须与育苗场的水温保持一致,育苗期间水温最好能保持在26℃-32℃。放苗密度一般为3000尾/平方米。放苗第二天开始喂食,每日每万尾用虾片0.5克,每日2至3次;放苗3至4天后逐日加一些虾苗专用营养料,7天后用开口料。
  虾苗培育50天左右规格可达3厘米以上,此时可起捕放入大塘常温饲养,池塘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3.5万尾/亩。到7月上旬就可第一次起捕上市。一般大塘从5月上旬到9月上旬,4个月间陆续有3至4次捕大留小,每次每亩捕捞产量约在50-75公斤,之后一直到10月底左右全部起捕上市。
  二、应用效果
  采用该技术后,海宁市海昌街道养殖户凌李荣的42亩罗氏沼虾平均亩产达到430公斤,售价23.6元/公斤,第一批商品虾上市价达34元/公斤。亩效益4000元以上。
  目前,海宁有2000多亩虾塘采用轮捕轮放技术,亩均产罗氏沼虾350公斤以上,销售均价可比常规养殖的增加3-4元/公斤,亩增效1500-2000元。
设施养殖
温岭:蟹虾贝生态养殖
  温岭蟹虾贝生态养殖模式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探索,养殖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一、技术要点
  2月底3月初养殖产品收捕之后,塘内注水至一定水位,用小型船耕机在环沟内来回不停搅动,使沟内的淤泥呈悬浮状,退潮时开启闸门排出。连续多天清淤后保持沟深在0.6-1米。然后排空池水,封闭水闸,暴晒塘底,使残留的有机物氧化分解。
  贝苗放养滩面一般只占总面积的40-50%左右;缢蛏、泥蚶、青蛤播养面积根据放养数量而定。缢蛏养殖区待苗种捕放后使用盖网,防止青蟹与对虾残食;泥蚶、青蛤养殖区采用聚乙烯围拦,防止青蟹残食。清明前后贝苗放养前2-3天,进水至滩面水位20厘米,苗种播养后逐渐加水至滩面30-40厘米,然后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施肥,控制透明度40厘米左右。
  苗种放养要选择晴天,放养时池水与苗种产地的盐度差小于3。
  在对虾、青蟹放养前,根据塘内水色情况不定期进行施肥,常采用肥水膏、益藻宝及光合细菌调节水质。对虾、青蟹放养后开始投喂新鲜的杂鱼虾,少量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饵料。通常每半个月泼洒次微生物制剂,在对虾易发病季节,如6月份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与免疫多糖,以提高对虾机体抗病力。
  对虾:在8月中旬体长至10厘米以上陆续收捕,采用笼捕的方法。
  青蟹:规格达到150克以上,采取捕肥留瘦的方法,可笼捕,也可干塘手捉。
  缢蛏:壳长5.5厘米以上时即可起捕,但要避开10至11月份产卵季节。一般于8月底前或春节前后起捕上市。采用干塘挖捕。
  青蛤:每公斤达到80粒左右,即可起捕,一般于春节前后起捕上市,采用干塘耙捕。
  泥蚶:每公斤达到160粒以内,即可起捕。方法同青蛤。
  二、应用效果
  温岭建立的480亩试验示范基地中,放养的青蟹、对虾、缢蛏、泥蚶、青蛤均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多品种综合平均亩产量达到726.2公斤,综合平均亩产值1.1万元,亩净利润3524元。
海水池塘多品种混养模式
秀洲:河蟹青虾混养
  蟹虾混养模式是一种以蟹为主、套养青虾的混养方式。
  一、技术要点
  选择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池塘,池塘底质以砂壤土为佳,塘底淤泥不超过15厘米,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3-5亩,水深可保持1.5-2米,池坡比1:2.5,每亩用80-120千克生石灰化浆后趁热全池遍洒,彻底杀灭病原菌、寄生虫类及敌害生物。
  清塘7天后,向池内移植水草,品种以苦草、轮叶黑藻或其他沉水性水草为好,水草种杆面积占池底面积的60%左右,水草覆盖面积控制在池塘总面积的20%左右。随着水草的生长,可逐步加深水位,蟹种投放时,池水应位达到0.8米左右。
  河蟹在3月底前放养完毕,亩放扣蟹种800-1100只左右,平均规格60-200只/公斤。青虾在7至8月份放养完毕,亩套养青虾苗4万-5.5万尾,规格1厘米以上。同池搭养鲢鳙鱼种70至100尾,平均规格5-10尾/公斤,放养时间同河蟹。所放养的蟹、虾和鱼类都必须消毒,可用2-3%食盐浸洗10分钟或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0-20分钟。
  养殖期间要保持水体活、嫩、爽,池水溶氧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8.4之间,水体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至6月初水位稳定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以换水为主,每月换水2-3次,每次30厘米;养殖后期则每日换水1-2次,以保持水质清新稳定。在养殖生产中,应定期使用生石灰和含氧制剂交替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的钙无素,促使虾蟹脱壳,同时可抑制和杀死病原菌,提高水体pH值。
  二、应用效果
  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澄溪村韭菜圩养殖户沈中新,在40亩池塘中进行蟹虾混养。2007年该养殖户亩放养河蟹880只、青虾4.5万尾,年底实现河蟹总产3300公斤,青虾总产2315公斤,其他商品鱼2650公斤。当年实现总产值25.4元,总利润13.7万元,亩效益达到3413元。
淡水池塘多品种混养模式
长兴:河蟹池塘生态养殖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控制蟹、虾、鱼的放养密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养殖方式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新型养殖技术,与传统河蟹养殖有较大区别。长兴县2008年河蟹养殖面积近两万亩,其中有1.68万亩实行了生态养殖。
  一、技术要点
  池塘四周要用铝皮、加厚簿膜或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材料埋入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四角做成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米的堤埂,池塘外转用聚乙稀网片包围,网高1米,以利防逃和便于检查。
  由于气候、土壤、运输等因素影响,本地培育的蟹种成活率、抗病性及生长率都明显好于外购的蟹种,因此,宜选择自己培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江系蟹种。蟹种放养时间在当年的11至12月底和翌年的2月底,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500至800只,蟹种规格每公斤120-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五月中旬投放抱卵虾,要选择卵粒呈黄绿色、无伤残、平均规格4至6厘米的优质虾,亩放3公斤左右,直接放入塘中。亲虾下塘2至3天,亩施腐粪肥100公斤。仔虾孵出后3到5天,每亩用1公斤黄豆浸泡,泡磨浆去渣沿池边均匀泼洒,促其快速变成幼虾。
  蟹池中搭养适量的链镛鱼种,可以调节水质,减少蓝绿藻的数量,增加池塘的产出。每亩池塘放养一龄链、鳙鱼种30-60尾,鱼种规格为每公斤10-20尾。
  整个饲养期间要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生长最适温度在26℃-30℃之间,透明度控制在35至50厘米,前期偏肥,后期偏瘦。养殖初期(3至5月)池塘水深为0.5至0.8米,6月份后逐步加深水位,每隔5至7天添加新水一次。到高温季节,池塘水深要保持在1.2至1.5米,并每天灌注外河水20厘米左右。水草的覆盖率达池塘面积的30%,以降低水温,保持河蟹良好生长的环境。
  二、应用效果
  长兴县洪桥镇金星村农民朱树成2008年养殖河蟹60亩,放养蟹种4.76万只、青虾苗120万尾、花鲢400尾、白鲢800尾,50%的池塘水面积种上伊乐藻,移植螺蛳2万公斤。经过一年养殖,共产河蟹2718公斤、亩产45.3公斤,青虾1778公斤、亩产29.6公斤,鱼1950公斤、亩产32.5公斤。实现总产值27.1万元,亩产值4516.83元,纯收益13.3万元,亩均净收益2217.83元。
  目前长兴采用该养殖模式的池塘,一般亩产值可达3662元,纯收益2051元,与常规养殖相比,亩产增加10-15%,且出池河蟹规格增大20%以上、青虾增大30%。
其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
编者按: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促进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今年,我省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各地新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总结提炼,筛选出5大类35个可看可学的典型。
  从今天开始,本专刊将陆续对这些新型养殖模式和技术进行介绍,供读者学习借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